圖為47人案被告鄒家成在陳情信中說,雖然不知何時重獲自由,但希望在踏出監獄的一刻,能自豪地說,這些年沒有枉過。(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9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47人案開始第六組求情,當中5人於9月2日上午完成。被告之一的鄒家成由代表大狀陳世傑陳詞。他說,15歲發生了兩件意義深遠的事情,一件是父親的病逝,另一件是首次參加七一遊行。在遊行隊伍中,他深深為香港人追求公義及對弱勢社群的關懷所震憾,自此立志以後要令香港成為一個更好、更公義的社會。他說,雖然不知何時重獲自由,但希望在踏出監獄的一刻,能自豪地說,這些年沒有枉過。
鄒家成在陳情信中講述了15歲那年發生的、對自己生命有著深刻影響的兩件事情。首先是父親的病逝。他說,「我出生自基層家庭。自我有記憶以來,父親一直惡病纏身。失去經濟支柱,我們一家七口很長一段時間只能依靠綜援渡日。」然而,由於父親早年經常對其他家庭成員暴力相向,導致家無寧日,即使後來他病情惡化要人院,家中除了母親之外也沒什麼人會去探望他。
在鄒家成15歲的那年,醫生批准父親出院。踏進家門的一刻,鄒家成看到昔日那個動不動就大發雷霆的父親,如今卻成了一個駝著背、瘦骨璘絢、每走一步都相當吃力的老病人。此刻,鄒家成對父親的恨意頓時全消,「只想讓眼前的人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能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
「一方面是為了父親,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分擔母親的辛勞,自那一天起,我每日放學便會幫忙照顧他,砌病床,分配藥物、餵食飯、幫忙洗澡……大概就是這段日子,我漸漸培養出對弱者的關懷和同理心。只要尚有一絲餘力,我都希望盡我所能使他們少一點痛苦,過上更好一點的生活。」
不久,父親就病逝了。
有了照顧父親的經歷,鄒家成如願入讀大學,修讀護理,準備日後成為一名護士,幫助其他像父親那樣無法自理的病人。
15歲那年發生的另一件對影響深遠的事情是他首次參加「七一遊行」。他說,「縱使天氣炎熱、人群擠擁,我深深為人們對公義的追求及對弱勢社群的關懷所震憾。」那一次遊行成了他關心社會,積極參與公民事務的契機。「那一天開始,我對弱者的關懷更進一步拓展為對香港弱勢社群及被壓迫者的責任感。只要有能力,我就希望幫助弱勢,令香港成為一個更好、更公義的社會。自那天以後,每一年我都會參與遊行,風雨不改。」
亦因這份對社會的關懷,他參加了2014年的雨傘運動,雖然運動失敗了,但卻堅定了他參與政治的決心。他意識到,唯有建立到如美國前總統林肯所言的一個真正「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才有機會終結對弱者的壓迫,為社會帶來公義。
鄒家成表示,這份信念,就成為他當年參選立法會初選的初衷,並無異心。他說,從未相信35+的可能性,但與不少香港人一樣,他始終深信民主的價值。即使今日他為爭取民主而身陷囹圄,但仍相信「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終有一天必將降臨香港。
他續道,《國安法》生效之後,一度萌生退選念頭,驅使他繼續競選的,是身為政治人物所肩負對人民的責任。「倘若連參選人都臨陣退縮,香港只會被恐懼的情緒籠罩,公民社會一沉百踩。我不忍心退選,我無法離群眾而去。於是,在刪去所有有機會被視為違反《國安法》的宣傳內容後,我決定重新上路,與民同行,走完最後一段初選之路。」
他說,今日的自己相比15歲時,多了歷練。但初心始終不變。「我依然相信民主與公義,依然關懷弱者,依然希望香港能變得更加好,大家能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
「我不知這自己距離重獲人身自由還有多久,我只盼在踏出監獄的一刻,能自豪地跟大家說:『這些年我都沒有枉過』。」
據公開資料報導,生於1997年的鄒家成現年27歲。他於2021年2月28日被警方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正式起訴,還押至6月22日,其後獲高等法院批准保釋。因其在保釋期間在FB發佈帖文,被指危害國家安全及違反法庭保釋條件,於2022年1月12日再次被捕並被撤銷保釋還押至今。累計還押時間已約3年。
在政治光譜中,鄒家成屬於本土派,他提出「抗擊『中國(中共)殖民暴政』,捍衛『香港民族尊嚴』」。他認為香港從來沒有脫離過殖民狀態,97主權移交只是將宗主國由英國變成中共政權,「一國兩制」實為殖民工具,只是用了23年,香港便進入了「一國一制」。他認為香港人在一場關乎自身命運的前途談判中被北京當局拒諸門外,好比如一場650萬人(編註:97時的香港人口)的人口販賣,香港人從英屬殖民地被販賣到中屬殖民地。而北京政府亦在包括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國防等各種層面殖民香港,因此他主張香港民族需要奮起抗爭,直至達到全面解除中共政權對香港的殖民。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