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學生一般到了8歲就可以上小學,上大學的年紀大約是15歲。(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有人說,現在學生們比古時學子們的「十年寒窗」還要辛苦,事實上,古代學生比今天的學生辛苦多了,一起來看看古代學生是怎麼上學的。
古代學生幾歲上學?
古時候的學生分為小學和大學,所謂的小學,類似於現代的小學和初中,所謂的大學,類似於現代的高中和大學。
一般到了8歲就可以上小學,上大學的年紀大約是15歲。不過,即使超過15歲,依然可以上小學。古代20歲才上小學的也很常見,甚至有30歲才上小學的例子。
古代學生學些甚麼?
在古代,一般小學最多的教學內容還是識字、作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都是當時的認字教材。等到認字、寫字達到基本要求後,才繼續深入的學習。接著,開始學習經、史、歷、算的知識,以及本朝的律令和冠、婚、喪、祭等禮儀。
古代儒家要求學生要掌握六種基本才能,即禮、樂、射、御、書、數。禮指的是禮節,也就是現代的品德教育;樂就是音樂;射即射箭技術;御是指駕駛馬車的技術;書指書法;數則是指技術、方法、技巧等一些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運動規律。
隆重的入學禮
周朝時,「入學禮」與成人禮、婚禮、葬禮同等重要,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入學禮」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洗手淨心等。
正衣冠被視作開學最重要之事。古人云:「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入學時,學生並排而立,由先生依次幫著學生整理衣冠。接著,步入學堂後,要舉行拜師禮。
首先,要叩拜先師孔子牌位,其次拜先生,拜師禮禮畢以後,學生們便會按照先生們的指示,將手放入水盆中「淨手」,希望學子們能夠淨手淨心,在日後的學習中能夠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古代學生有寒暑假嗎?
古代學生也是有假期的,只不過不像現代的寒、暑假分得那麼清楚,而且假期也比現在少很多。
他們的假期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旬假,每十天休息一天,有點類似我們現在的週休二日休假制度。第二種是「田假」,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農忙假」,此時麥子成熟,學生回家割麥,所以稱為「田假」,田假相當於現在的暑假,假期為一個月左右。第三種是「授衣假」,就是指時令進入黃曆九月,已近秋天,氣溫漸涼,學生可以回家去取過冬的衣服,「授衣假」相當於現在的寒假,假期也是一個月左右。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