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飲食一不小心,就可能感染,從而腸道寄生蟲病,影響健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寄生蟲,聽了讓人毛骨悚然,腸道寄生蟲病普遍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都是常見的疾病,能反應出當地的衛生條件。不過,即使身處衛生條件良好的國家,日常飲食一不小心,就可能感染,從而影響健康,甚至危及性命。
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
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原體包括原蟲和蠕蟲2類:
1、原蟲感染:如阿米巴痢疾、梨形鞭毛蟲、隱胞子蟲等。
2、蠕蟲感染:如蛔蟲、蟯蟲、鉤蟲、鞭蟲、絛蟲、中華肝吸蟲等。
2種傳播方式
腸道寄生蟲病的感染方式依病原種類有所不同,大致上區分為2類:
1、經口食入腸胃道:占大多數,如蛔蟲、鞭蟲、肝吸蟲、絛蟲、痢疾阿米巴原蟲等。
寄生在腸道的成蟲蟲卵隨糞便排出,直接汙染,或經由施肥間接汙染土壤、水源,及農地上栽種的蔬菜、瓜果等。若有不良的飲食、衛生習慣,例如生食、生飲、飯前或便後不洗手等,都可能食入蟲卵而遭感染。肝吸蟲和絛蟲的需要經由一個或多個中間宿主,經生食帶有寄生蟲幼蟲的豬肉、牛肉、魚肉等而遭感染。
2、皮膚穿入:如十二指腸鉤蟲、美洲鉤蟲等,經由汙染泥土中的鉤蟲幼蟲穿入皮膚而感染。
發病症狀
腸道寄生蟲病的症狀依病原種類而有不同,感染後出現的一些異常症狀很容易被人忽略,如果懷疑感染寄生蟲,要盡快去醫院進行檢查。
90%痢疾阿米巴原蟲感染者並無症狀,但可能會因為間歇性排放蟲體而感染別人。10%的感染者原蟲可能侵入宿主腸壁組織而引發腸道症狀,輕者腹部不適、間歇性下痢、便秘等,重者有發燒、寒顫、血便、黏液軟便等現象,也可能發生次發性腸外感染,其中以肝膿瘍最普遍,甚至引起肺膿瘍或腦膿瘍等。
一般線蟲感染,如蛔蟲、鉤蟲、鞭蟲等,可能有嘔吐、腹瀉、腹部不適、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等症狀。如果體內大量感染,還可能造成貧血、腸道阻塞、膽管阻塞、發炎等併發症。蟯蟲感染可能有失眠、食慾不振、煩躁不安、肛門奇癢等症狀。
常見的絛蟲感染症狀,包括噁心、食慾降低、不明原因腹痛、營養失調、體重減輕等。豬肉絛蟲蟲卵可能於小腸孵化,進而移入身體或內臟組織,會造成囊尾幼蟲症,囊蟲最常見的位子在皮下組織和肌肉,可能沒有顯著的症狀,但若囊蟲感染到腦部、眼睛、脊髓,則會造成嚴重後遺症。
中華肝吸蟲輕度感染者的症狀不明顯,多數為慢性過程,逐漸出現食慾不振、無力、腹瀉、腹脹、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適、右上腹痛、肝臟腫大等。蟲體數量若是很多,可引起黃疸、膽道阻塞、膽管炎,也有長期感染引發膽結石、肝硬化、癌症等案例。
預防寄生蟲感染的方法
預防寄生蟲感染需要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做起,注意以下預防寄生蟲感染的方法:
1、採購肉類、水產品等要去正規的超市或市場,這些地方販售的產品較有保障。
2、不生食,食物要充分煮熟、煮透,包括蔬菜、豬肉、牛肉、魚肉等。使用砧板也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感染。水果、瓜類需洗淨後再食用。
3、不要直接飲用生水,飲用水一定要煮沸後飲用。到戶外更不要喝野外的水,即使水看起來很清澈,也可能存在寄生蟲。
4、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勤洗手,也要勤剪指甲。
5、不隨地大小便,糞便應經化糞池處理,避免汙染水源,也不使用新鮮糞便施肥。
一旦出現疑似腸道寄生蟲感染的症狀,應至醫院接受檢驗和治療。
5種食物管住嘴 別生吃
日常飲食中有一些食物可能存在寄生蟲,務必要煮熟食用,別生吃!
1、荸薺
荸薺是一種水生植物,生吃的話可能會有薑片蟲。若感染薑片蟲,後期可能會引起發熱、過敏、噁心等症狀,嚴重者恐誘發腸梗阻而死亡。
2、黃鱔
黃鱔至少是15種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如果食用未煮熟的黃鱔,極易發生感染,寄生蟲的幼蟲可能會侵襲大腦、眼睛、內臟等器官。
3、三文魚
生食三文魚可能引起寄生蟲感染,因此一定要煮熟食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生食三文魚可能引起寄生蟲感染,主要的是闊節裂頭絛蟲,會引起身體疲倦、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狀,嚴重影響健康。
4、福壽螺
吃進沒有熟透的福壽螺很容易引起寄生蟲感染,會誘發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不適症狀,嚴重的話甚至會使人痴呆、死亡。
5、蟹、小龍蝦
蟹、小龍蝦都可能含有肺吸蟲,如果食用沒煮熟的,感染後會引起咳嗽、胸痛、氣短等症狀,對健康威脅很大。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