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明德集】忠孝兩全的北宋諫臣鄒浩(圖)

 2020-03-25 19: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忠孝節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也是傳統文化的道德準則。
忠孝節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也是傳統文化的道德準則。(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鄒浩字志完,號道鄉居士。是北宋晚期的名臣,為人正直,敢言直諫。宋哲宗時,宰相章惇獨斷專行,鄒浩多次直言觸怒他。後來在哲宗廢孟後立劉後這件事上,鄒浩又直言上書指陳其中不合理之處。被除名停職。

宋徽宗即位的第一年,起用了一批賢臣。鄒浩也是其中之一。鄒浩先是被任命為右正言,後來又遷左司諫。這些都是諫官之職,負責指陳朝政過失。

剛剛接到朝廷的任命時,鄒浩知道自己如果擔任諫官,就一定會不顧個人安危,直陳朝政過失。鄒浩擔心自己這樣做會令父母擔憂,於是極力推辭這份任命。母親知道後,對鄒浩說:「我的兒子能夠忠心報國,無愧於公論,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在母親的支持下,鄒浩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後來鄒浩果然無愧於公論,每遇事都能直言進諫,可謂忠孝兩全。

宋徽宗雖然在初即時起用了一批賢臣,並且在賢臣的勸諫下,貶放了一些奸人,但是好景不長。第二年,宋徽宗改元建中靖國。北宋自神宗朝王安石變法時,朝廷上就一直有兩種意見,一種是支持變法,一種是反對變法。這本來只是政見上的分歧,但後來一些鑽營小人也打著變法的旗號,去排斥異己,使得圍繞變法的爭議漸漸演變成了黨爭。到了宋徽宗即位初,朝廷中即有支持變法者,也有反對變法者,人們認為兩方都各有利弊,應當以大公至正的態度,消除朋黨之分。宋徽宗改年號為建中靖國,正是這個含義。

但事實並不如希望的那樣好,北宋從改元建中靖國以後,朝廷上君子去位,小人道長,以蔡京為首的一眾奸臣漸漸把持朝政。

這種情況下,鄒浩屢次勸諫徽宗。他引用孟子的話說:「左右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意思是天子用人時,左右大臣認為此人賢能,這還不行。要國人都說此人賢能,然後再予以考察,的確賢能,這才可用。左右大臣都說此人不可用,也不要聽,國人如果都說此人不可用,那就要考察一下,的確不可用,那就不要用。鄒浩用這些話來勸諫宋徽宗要多聽取天下公議,而不是一味聽信蔡京等人的話。

後來,鄒浩因受蔡京之黨的誣陷被貶。鄒浩的母親得知兒子獲罪被貶,仍然深明大義的支持兒子的做法。

鄒浩五十二歲時去世。去世前,有人去看望他時,所關心過問的都是國家朝政之事,從無一語是涉及私事。宋高宗即位後,賜鄒浩謚號為「忠」。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