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羅平生物羣與人類 觸摸億萬年前的生命(下) (多圖)
 
於星成
 
2014年9月11日發表
 
羅平生物化石羣3號採掘點

【人民報消息】(接上)2007年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員張啓躍發現了位於四川省曲靖羅平縣羅雄鎮大窪子村的羅平生物羣化石,這是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件。2011年11月,羅平生物羣入選世界「國家地質公園」資格。 羅平生物羣保存的生物化石是一條完整的三疊紀海洋系統生態鏈,在某些化石的完好程度及豐富性上超過已經獲得世界遺產的聖喬治山。 研究人員考察了南盤江盆地與羅平碳酸鹽巖臺地的交界處「八大河」後認爲,中三疊世時期,羅平8大河地區應該是南盤江盆地與羅平臺地交界的一塊高地,從而形成一個障壁島。在低水位的靜水期,生物體正常死亡後沉入海底並分解,當有機體消耗的氧氣長期得不到補充,就會造成海底缺氧,生物就會死亡。當海平面上升的時候,這個障壁島淹沒在海中,羅平的海水與南盤江盆地又可以進行比較充分的交流,從而使這裏擁有了足夠的氧氣,得以讓各種生物在這裏繁衍生息。 這個理論又遇到一個無解的疑問:大多數情況下生物屍體在漂移過程中,肢體會腐爛分解,即便沉到海底也極有可能被底棲動物吃掉,但爲什麼羅平生物羣的生物屍體不但沒有腐爛,還得到了完好保存,保存的甚至是一條完整的三疊紀海洋系統生態鏈? 經過考察後,研究人員在羅平生物羣化石的層面上驚喜發現大量厭氧細菌的聚居層,於是給出了一個很牽強的答案。什麼答案呢?生物屍體沉到海底被積聚在一起的厭氧微生物形成的一層隔膜將生物屍體和上層水體隔絕,羅平生物羣化石就得以完好保存。這不是瞎掰嗎? 其實,保存一條完整的三疊紀海洋系統生態鏈是爲了讓今天的人類了解地球的歷史,得以知道一切生物都不是進化來的,都是安排的。 2013年,羅平生物羣4種化石被列入國家首批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其中,丁氏滇腫龍(簡稱丁氏滇龍)、利齒滇東龍、雲貴中國龜龍被列爲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雲南龍魚被列爲三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這4種化石具有羅平生物羣典型的代表意義,有利於探討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後三疊紀海洋生物的出現以及了解當時的生存環境。 這僅僅是考古學家能做的到的。做不到的、永遠找不到答案的是:二疊紀末期生物爲什麼大滅絕?三疊紀海洋生物是怎樣出現的?是誰的能力讓它們出現的?當時的生存環境是誰安排的,爲什麼要這樣安排? ◎ 丁氏滇龍和幻龍捕食技巧一樣

興義幻龍化石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丁氏滇龍」是一種食肉類的小型腫肋龍,牙齒異常鋒利。除了幻龍以及一些體型較大的魚龍外,丁氏滇龍鮮有天敵。 丁氏滇龍的捕食方式與幻龍的捕食方式頗爲相似,通常潛伏於海底,遇有小型獵物便拍打海底泥沙,伺機捕殺那些被驚擾的獵物。目前發現的一條丁氏滇龍化石長約20多釐米。 幻龍是鰭龍類的一種,是三疊紀時期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生活在距今約2.4億年的三疊紀,幻龍的四肢相當發達,有點像鱷魚,都有扁長的尾巴和4條短腿,它們還有一張長滿了釘子狀尖牙的大嘴巴,幻龍有時會爬上岸捕食或產卵。 研究證明,從目前發現的幻龍腳印來看,步距都較爲平均,這說明它們大多數時間都是處於一種沒有危機的狀態。但是,幻龍怎麼被滅絕了?爲什麼被滅絕了? 利齒滇東龍要比丁氏滇龍大,它們的牙齒細長而尖利,這有利於它們刺穿獵物。另外,利齒滇東龍的後肢爪趾骨異常強壯。 考古學家推斷,或許利齒滇東龍的捕食策略並沒有幻龍或丁氏滇龍那樣巧妙,但利齒滇東龍卻能夠像獵豹那樣等待機會,出其不意,瞬間爆發將獵物一舉拿下,因爲它不但擁有尖牙利齒,更有兩條爆發力強勁的後腿。 ◎ 雲貴中國龜龍

雲貴中國龜龍(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供圖)
短頭魚龍

雲貴中國龜龍的外形與現在的烏龜有些類似,科學家以爲龜龍是現代烏龜的老祖宗呢,其實驗驗DNA,它們是兩回事,連親戚都不是。它們各有各的體系。 生活在海底的龜龍是爬行類獵食者,它的背上覆蓋着由無數真皮骨板組成的「盔甲」,這些小骨板不僅分佈於軀幹,還覆蓋着它的四肢和尾椎,看起來是武裝到了牙齒。 從目前出土的化石看,這種龜龍身長接近1米,由於背甲很厚,想吃掉它們有相當難度,即使是利齒滇東龍那樣尖銳、細長的牙齒也奈何不了它們。 真有這等好事?這輩子當了龜龍,就逍遙自在、頤養天年了?老天爺不會打盹兒的! 果然,有一種短頭魚龍讓雲貴中國龜龍怕到不行。短頭魚龍的頭短而粗,它的嘴巴就像一把老虎鉗,牙齒很鈍,咬合力嚇人,鎖定獵物之後,「咔嚓」一聲,龜龍的殼瞬間粉碎。大自然的生物鏈不可能缺了一環。那麼,如此周密的安排是誰做出來的,誰又能做的了? ◎ 龍魚

龍魚化石

龍魚處於食物鏈末端,是羅平生物羣較多的一種魚,大龍魚一般有80釐米,小的只有兩釐米,就像胚胎,它們的頭部長度超過全長的1/3。龍魚只有鰭,沒有腳,鱗片很少,但游泳能力超強。從一些龍魚糞便化石中發現有魚鱗,有的龍魚化石標本中其肚子裏還有未消化的小魚,說明每一種生物只要安排在這個世界上,就一定給它生存的環境和機會。 ◎ 魚龍

魚龍
魚龍化石

剛才,我們談到的是「龍魚」,現在再來談談「魚龍」。這兩種海洋生物有何不同?張啓躍說,龍魚屬於魚類,魚龍屬於龍類,龍類有腳,魚類沒有腳。龍魚只能在水裏游泳,但魚龍卻可以上岸爬行。 魚龍是一種大型海洋爬行動物,體型類似海豚,具有鰭狀構造與流線形的頭部,游泳速度驚人,時速可達40千米。魚龍出現於約2.5億年前三疊紀時期,它們最早生活在陸地,到了三疊紀時期,陸地沒有安排它們的位置,而是安排回到海洋中生活。 在貴州關嶺化石羣曾發現體長超過10米的魚龍化石,有些魚龍看上去適合深潛,因爲它們的眼睛大的可怕,直徑可達30釐米!於是科學家們推測,魚龍可以在光線暗淡的夜間或深海捕食,甚至可以下潛到500米深的海洋中。 這不禁讓人想起牛頓說過的一段名言:在沒有物質的地方有什麼呢? 太陽與行星的引力從何而來呢?宇宙萬物爲什麼井然有序呢?行星的作用是什麼?動物的眼睛是根據光學原理設計的嗎?豈不是宇宙間有一位造物主嗎?雖然科學未能使我們立刻明白萬物的起源,但這些都引導我們歸向萬有的神面前。 ◎ 蛇頸龍(鰭龍類)

蛇頸龍
蛇頸龍化石

「蛇頸龍」顧名思義,是龍長着蛇身一樣的脖子。還有人形容的更生動,說蛇頸龍的外形像一條蛇穿過一個烏龜殼:頭小,頸長,軀幹像烏龜,尾巴短。頭雖然偏小,但口很大,口內長有很多細長的錐形牙齒。 蛇頸龍長達11至15米,爲了使其既能在水中往來自如,又能爬上岸休息或產卵繁殖後代,給它安排的四肢是適於划水的肉質鰭腳。 ◎ 撫古望今 觸摸億萬年前的生命,讓人不能不感嘆,歷史走到了今天,給人留下的一切證據都說明當時的環境險惡,而近代留給人的環境是讓人能夠安穩的生存下去的。只不過,人不珍惜,人的貪慾把它破壞了。於是,人越來越沒有了生存的空間,隨之而來的是天災人禍、天崩地裂、海枯石爛…… 造物主流淚了,造物主來了,爲的是給人最後一次不被淘汰的機會。(全文完)△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222,03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