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毛泽东面和心不和,一生都在明争暗斗。(网络图片)
一、宁都会议
宁都会议前,1931年12月,周从上海来到瑞金,取代毛的苏区中央局书记一职。最初这一职务就是周担任的,但由于周不在江西,而由毛代理。1932年10月,在宁都会议上,任弼时、项英等免去了毛的红军总政委一职,由周接替。同一个月,周任命自己派系的刘伯承为总参谋长。周派的另一成员陈毅,之前已是江西军区总指挥,1933年兼任西方军总指挥。宁都会议后,毛的军事指挥权先被朱德和周取代,后又被博古和李德接替。
二、遵义会议
1934年,长征开始后,红一方面军主要由林彪和彭德怀的部队组成,两人是毛在军队中的支柱。周派的刘伯承仍为参谋长,陈毅则被留在了江西。1935年,遵义会议,毛成为军队的实际指挥者,周保留名义上的指挥权。
经过毛儿盖时,周重病,昏迷不醒,毛自行宣布接替周的军事指挥权。之后,周病愈,也没有提出反对。
三、长江局
1938年,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周和王明在武汉主持长江局,坚持“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与蒋合作。后来,周在整风运动中作了检讨,“一直考虑到我是否也如王明,敌我不分,这才使我猛醒。”
四、新四军
1941年,皖南事变后,陈毅任新四军军长。自从在欧洲结识周之后,陈毅一直都是周派的重要成员,于是毛又派了刘少奇任政委,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刘少奇是毛培养的接班人,邓子恢是毛在江西的嫡系。刘少奇后又兼任华中局书记,不仅是陈毅的上级,也取代了周的南方局的地位。
1942年,刘少奇回延安,饶漱石接替任政委,华中局书记,直到1949年后任华东局书记。
五、整风运动
1942年,整风运动,周作为“经验主义”的代表受到批判。周检讨,“我连续犯了罪过”,“中心关键在于反毛”,“宁都篡军为最高峰”。为此,共产国际的季米特洛夫专程向延安发信,表示不应当使周孤立于党,毛复电季米特洛夫,表示其与周关系非常好,并无矛盾。
六、高饶事件
先是1952年的“五马进京”,高岗、饶漱石、邓子恢、二野政委、西北局书记五人到中央任职,分别为副总理等职务。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1949年后,形势发生转变,国务院的权力大增,因此毛让五人分周的权,二是为下一步倒周作准备,可以说是先守后攻。
七、反冒进
在之前的失败后,毛意识到,要倒周,先要翦除周在军中的羽翼。刘伯承,担任军事学院院长,各级军官都做过他的学生,俨然是新的“校长”,因此展开对他的批判。《李作鹏回忆录》提到,彭德怀先前说,苏联是军事强国,不学苏联学谁?后来为了批判刘伯承,又说军事上学习苏联是教条主义。
八、文革
文革时期,毛利用红卫兵打倒了刘少奇。1967年,江青让红卫兵包围了周的住处,先不急着冲进去,观察各界的反应。如果没人来救周,就冲进去,像揪斗刘少奇那样揪斗周。后来,估计是陈毅带人把周救了出来。周对斯诺说,“我的一个朋友,把我救了出来。”
九、七・二〇事件
1967年七・二〇事件之后,周让陈再道跟他回北京,保他没事。表面上是为了毛的安全,实际是鼓励了那些反对毛在军队中文革的人。《吴法宪回忆录》记载,陈再道到了北京,被围着批判,周说了一句,“你这是背叛毛主席”,陈再道以为周的意思是不再保他了,吓的晕倒。其实后来并没有遭到严厉的处罚,周信守承诺,保护了陈再道。
当时,正是毛在军队中文革的关键时期,毛想让江青插手军队事务,但遭到联合抵制。毛到武汉,正是为了解决陈再道,从此推动军队文革。这一计划被周破坏,后来江青没能介入军队。
十、右倾投降主义
九一三事件后,周去见毛,说:“主席,大权还在你手里。”此时,毛在军队的两大支柱林彪、彭德怀,在行政方面的两大支柱刘少奇、高岗,都已经损失殆尽了。再看周派,周培养的接班人陈云并没有被打倒,只是坐了冷板凳。贺龙、陈毅不在,刘伯承、粟裕虽被批判,但还有复出的机会,聂荣臻也只是靠边站。周派明显强过毛派,周的意思是说,他无意趁九一三事件夺权,希望毛和解。但毛并不理会,后来周对自己的工作人员说,“你们不明白,事情还没有完。”
毛先反击“右倾回潮”,又批林批孔批周公。
责任编辑:陈天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