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2年中国开放外国人领养中国孤儿以来,已有超过七万名中国儿童被美国家庭领养,他们在美国家庭的生活,不但改变了一生,也影响了领养家庭以及领养家庭所在的社区和学校。
8月底公共电视台(PBS)播放了一部得奖纪录片《我爱你,妈妈》”Wo Ai Ni(I Love You) Mommy”,这部纪录片以白描手法纪述了一个美国家庭领养8岁中国女孩的过程,内容真实感人,这是几万个领养家庭的真实写照之一。该片不但使人们看到美中文化的差别,也使人们看到美国家庭与中国家庭的共通之处。
家住纽约长岛的唐娜和她的丈夫杰夫有两个亲生儿子:贾森15岁,贾德12岁。他们两年前已经领养了一个中国小女孩妲拉,在妲拉3岁的时候,他们决定再领养一个中国女孩。由于妲拉希望保持家中老幺的地位,唐娜与杰夫尊重孩子的想法,决定给妲拉领回一个姐姐。他们通过中国广东的政府领养机构,到广州领回一个8岁的女孩芳穗泳(这个弃婴是在广州芳村区一个停车场发现的,按惯例,在哪个地方找到的,就以那个地方的地名取姓名)。唐娜给这个新女儿取名菲丝(Faith),与其他人领养婴孩不同的是,菲丝已经8岁,早已懂得人事,所以菲丝接受新家庭、新父母有更多的困难。
纪录片在这方面着墨很多,描写唐娜和丈夫杰夫如何以爱心接纳菲丝,菲丝又是如何度过最困难的适应期,成为唐娜和杰夫的可爱女儿的。
纪录片中的几个镜头值得一提:
镜头一:当唐娜到广东领养菲丝,看到菲丝与负责临时抚养她的中国寄养父母关系很好时,问中国寄养父母为何要让菲丝被外国人领养?寄养父母回答说,因为菲丝身体有缺陷,将来大了找工作不易,会受歧视,还是出国比较好。看到这里,我想起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历史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许倬云的事。许倬云从小身体残疾,不良于行,他功成名就后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到了美国,美国社会不但不歧视残疾人,还在各个方面尽量照顾残疾人,给残疾人提供许多学习上、生活上的优惠、便利与帮助,使得他有机会上大学深造,这才有了如今的一些成就。
镜头二:唐娜带着菲丝回到旅馆后,替菲丝脱衣服,脱了一件外套后,里面还有毛线衣,等到脱掉毛线衣后,里面还有一件毛线衣,唐娜大笑说,乖乖,你究竟穿了多少衣服啊?接下来的镜头是唐娜带着菲丝去与她的寄养父母一家道别,她的寄养母亲一见面就拉着菲丝的手说,你穿得这么少,不冷吗?这两个镜头,一下就将美中在穿衣服方面的文化差别点了出来(在穿着方面,美中间的差异实在不小,比如中国的服装喜欢多彩多色,美国的服装更重简洁搭配;中国男性在夏天喜欢穿短袖衬衫,我在电视中看到穿短袖衬衫并打领带的官员白领很普遍,但美国的官员白领极少有人穿短袖衬衫,更不要说配领带了)。
镜头三:当唐娜带着菲丝到新学校报到后回家时,菲丝手捧着一大堆课本走下车,赖在地上不走,唐娜坚持要菲丝自己将课本拿回家,菲丝说太重了,我拿不动,并将课本丢在地上。唐娜显得很生气,但当她发现原来菲丝的手有毛病,拿不动较重的东西时,深感自己的不对,连着对菲丝说对不起。看到这个场景时,我觉得美国父母与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确有不同,一般的情况下,孩子如果嫌书本重,中国父母一定赶快替孩子拿书本,不大可能如唐娜般一定要孩子自己拿。
镜头四:菲丝在唐娜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英文大大长进,当她过春节时与远在大洋彼岸的寄养父母一家通电话时,已经不大会说中文了,看着她有口难言的情景,既为她高兴又为她难过,高兴的是她很快就适应了在美国的新生活,难过的是她这么快就忘了母语。
镜头五:在唐娜一家举行的一次盛大聚会上,菲丝穿着盛装跳着优美的舞蹈,在众亲好友的欢呼下被抛向半空。看着唐娜笑得那么开心,使人深深感到即使没有血缘关系,母爱一样伟大。
根据公共电视网的统计,2009年美国公民从106个国家领养了一万三千名儿童,其中中国占23%,埃塞俄比亚占18%,俄罗斯占12%,韩国占8%,危地马拉占6%。由于领养中国儿童的家庭增多,许多家庭自发组织起来,互相之间提供信息及建立家庭支持网络,目前有超过100个这样的组织。其中“有中国孩子的家庭”(Families with Children from China,FCC)是比较大的全国性组织。从中国领养儿童的费用估计在两万至两万五千美元之间。
下面这个视频是在菲丝被美国养父母领养一年半以后,菲丝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她正在用视频和广州养父母家庭聊天。
责任编辑:杰夫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