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在黃州留下了許多千古名作,現藏於臺北故宮的〈寒食帖〉就是其中之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看中國合成)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為北宋著名大文豪。一般我們談蘇軾,往往會想到他為政理民、詩詞文賦、書法繪畫乃至美食烹飪等多領域的全能通才,以及他面對一生坎坷仕途的快然灑脫、放達自適。我們喜歡東坡的人格精神,喜歡他的詩文,覺得他可親可愛。不過其實,蘇軾並非天生就是那麼曠達與灑脫。他也有過挫折、有過迷惘、有過絕望。他在文學裡所展現的超然境界,是他扎扎實實地面對人生、咀嚼苦痛、反省自身,而一點一滴修煉出來的。其中,烏臺詩案可以說是他人生的一大轉捩點。此後貶謫來到黃州,自號東坡,開啟了他文學與書畫創作的蛻變與爆發期。本文就來品味從烏臺詩案到貶謫黃州的這段期間,蘇軾是如何飛越他人生中的一大頓挫。
烏臺詩案 九死一生
元豐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與何正臣等人,聯手從蘇軾〈湖州謝上表〉及其他詩文中的文字無中生有,羅織以謗訕朝政、譏諷皇帝等罪名,派遣悍吏皇甫遵於7月28日在湖州逮捕蘇軾。8月18日,蘇軾被下到御史臺獄,九死一生。御史臺又稱烏臺,「烏臺詩案」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字獄,也差點創下了宋代處死士大夫的先例。
在離開湖州以前,蘇軾便「自期必死」。在押解與入獄期間,嘗試過投河與絕食自盡而不果。據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記東坡烏臺詩案》所載,繫獄時,獄卒便問蘇軾祖上五代以內「有無誓書鐵券」(俗稱的免死金牌),直接把蘇軾當作死囚對待。而在御史中丞李定、諫官張璪等臺諫晝夜不停的輪番審訊與刑求下,蘇軾「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能一別子由」,遂作了〈獄中寄子由〉兩首,一念子由,一念妻子,以為訣別: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