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饭桌文化

作者:拂晓
祖辈留下的饭桌是我最深的回忆。(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

今天我想谈谈家传的饭桌。这小小的饭桌也许就包涵着中华文明的传统要素,姑且称之为“传统饭桌文化”吧。

我出生在五十年代的华北乡村。从三岁记事开始,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家里的两张饭桌。那稍微大一点的橙色饭桌不知什么时候消失的,是卖掉了?还是怎么的,已经忘记了。也不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时候出现在我家的,也从来没有问过长辈这个问题。

剩下的那张蓝黑色略小一些的饭桌我家就一直用着,直到七十年代末我离开家,就很少见到它了,现在不知道它是否还在?

这张饭桌伴随了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也伴随了我家族那么长时间。它不仅是家里的餐桌,还时常作为我的书桌伴随我的攻读,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恋恋不舍呢。

我家饭桌是祖辈留下来的,不知打造于何时,但至少是民国时期的产物。这种饭桌经常被放在炕席之上用餐,所以高度不大,不属于“高座家具”,更像是古老的桌几的尺寸。由此看来,它决不会是近代的产物,一定是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依稀记得这张饭桌的大约尺寸是:高:一尺多高(不到一尺半),长:三尺余,宽:二尺。长方形桌面,四角四个桌腿,根部有三角形(斜边为云形曲边)木板加固。桌面下方四周似乎还有四条窄框装饰。整桌油漆的颜色大约是藏蓝色或蓝黑色。

每当家里吃饭时,都是先把饭桌放在炕上,饭菜碗筷摆在桌面,吃完饭把它收起来。那时不是楼房,家家屋子都是土炕(火炕),炕上铺着席子。一家人都是盘腿(散盘)端坐在炕席上(就席而坐)围着饭桌一起吃饭。小小的饭桌五个人一起用餐没有问题:桌两侧可以坐四个人,靠里端坐一人,靠外端通常不坐人,而是把较大的粥盆之类的放在此处席子上。母亲往往是最后才上桌吃饭,最后父亲母亲往往还要把碗里的饭粒(粥)舔干净,多珍惜粮食呀!大家看现代人那是怎么浪费粮食的?饭后大多是母亲收拾碗筷,有时候是我帮着收拾。我的母亲没有读过书,是裹的小脚,从小就在娘家织布。母亲非常的吃苦耐劳,节俭,贤惠,善良。

顺便说一点,其实火炕也是很好的一种传统。它能防潮,冬天烧热了暖暖呼呼的对身体很好,屋子也相当于有暖气了。着凉了,受寒了,躺在炕上“煲一煲”,也许就好了。

在夏天,通常把饭桌摆在“堂屋”地上用餐,因为屋子里较为闷热,那时根本没有什么空调器之类的玩意,就是芭蕉扇或折叠纸扇(竹片骨架)。堂屋前后都有门,敞开了还是比较凉爽。不过常在门口或窗户下吹风,听母亲说是不好的。在堂屋地上摆桌吃饭需要坐小板凳,小板凳高度也就五、六寸吧,这个大家都知道。而我母亲则是常常坐她自己编的“蒲墩儿”,那“蒲墩”很厚实,是用苞谷皮编织成的。而小板凳坐时间久了皮肉是不舒服的。那时我家的堂屋地面好像铺的是一种青灰加其它材料混合成的东西,比较平整结实,别人家有铺砖的,后来有铺水泥的。

那么,这种用餐形式,这种饭桌文化是不是普遍现象呢?绝对是的!那时在乡下,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我到过几家吃饭,也见过一些家庭就餐,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它普遍存在呢?这一定是流传下来的传统。

这种家庭就餐方式都是要端坐在炕席上,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一种就餐方式了。

有听说“站立吃饭不好”,我赞成这种说法。还有说“刚吃饱饭不要剧烈运动”,我也赞成。我看过这样的故事,有年轻人刚吃饱饭不知什么缘故急速奔跑、跳过什么栏杆,结果死了。还有,吃饭也不能过急,过饱。生气、发怒吃饭也不好。

当然,在特殊的艰苦条件下,怎么吃饭的都有,还有吃不好吃不饱、甚至几顿几天挨饿的,那是另外的讨论话题了。

说到坐着吃饭,我又想到母亲做针线活的情形,就是盘坐在炕席上;邻居们来串门也都是一起盘坐在炕头上聊家常。法轮功学员在家中一起学法、交流,大多也都是盘坐的。

正身、打坐,看来不是一般的好。古人讲“修身养性”,讲打坐,调息,坐必正直,不“斜拉歪胯”,不翘二郎腿,目不斜视等等,都是规正自己,都很接近于修炼状态。现代人很多几乎整天坐在电脑前,搞得背都直不起来了,眼睛也累坏了,甚至头脑思维都愚钝了,字都不会写了。

祖辈留下的饭桌是我记忆最深的,其它有些祖辈留下的物件在“文革”中被抄家抄走了,没了。因为当时父亲加入了红卫兵组织,还是骨干,所以家被另一派组织搞“破四旧”抄了至少两次,东西流失了不少。根本也没有什么赔偿一说。这“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害了多少人?毁坏了多少古物啊!

饭桌虽好,可是在今天有多少法轮功学员的家庭被中共破坏,家破人亡?!多少家庭不能团圆?!迫害还在继续!反神反传统、迫害修心向善修炼人的中共太坏了!罪恶滔天哪!

古人的生活方式是最佳的生活方式,最简单最环保最经济最健康,最有礼节,最有利于修德。

中秋节到了,佳节的夜晚,那古人会做什么呢?我看不到,只能猜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小小的桌几一定会派上用场。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事情都能带来一点点幸福,但是得到的“即时的满足感”也会很快地消失,并使人渴望更多;而感恩所带来的幸福,是更持久的,是可延续的。
  • 一下子又想起自己过往的人生旅途上,曾出现过许多帮助自己而不望回报的陌生人,他们的善举在我心中留下了难忘的美好……我相信自己会继续努力的将这无私的爱延伸,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希望老外会看到我们亚洲人的点点光芒……
  • 一群毕业超过了半个世纪的高雄中学校友,在他们奔波打拼退休之后,由总召陈辰武伙同当年班长刘树台,以及数位热心联系班友的同学,2016年终于把失联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同学们聚集,召开了毕业后的首次同学会,人数虽不到当年班上的一半,在迟暮之年可以彼此分享过往的奋斗人生,把手言欢,也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 我想对二十年前的我说,谢谢你当初没有放弃,坚持下来,我才能提笔书写今天的岁月静好。当初你的性格决定了命运,现在我明白,认知同样决定命运。
  • 感恩创造奇迹,昏睡四年的植物人成为镜头前耀眼的明星。从瘫痪到舞林高手,她是如何做到的?
  • 今天阳光明媚,太棒了,我又重生了。没住过院,不知道健康的重要;能从病床上苏醒过来,才能感悟生命的可贵。感谢老天,感恩澳洲。
  • 世事错综复杂,黑白模糊,难辨真伪。用良知瞄准,射出的就是一颗善良的子弹。
  • 对了,我想起来了,一定是这样,我哥好像很爱玩,但却很聪明,头脑很好,生活中很多事情他都很会应变,像腌瓜,硬而无味,谁吃啊?他却洒点糖当零嘴,吃得津津有味。我觉得对他一点也不气恨,只有——崇拜⋯⋯
  • 感动人心的励志故事,通常来自生活日常中的细微小事。母亲曾跟我说:“主动关怀别人、问候别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会加温。”真的,母亲一直觉得,她的人生使命,就是在信仰、在教会、在帮助别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