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脉能知人所思所想 明代三医生脉术不凡

文/颜丹
中医号脉示意图。(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39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在现代社会的医院,用最顶尖的仪器给病人检查,也未必能找凖、找对病因。在当下中国,诊疗仪器甚至已成为医院牟利的工具。许多医生缺少医德,为挣钱、骗钱让病人过度检查、过度用药。

唐代医圣孙思邈对后世行医者的要求是“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于是许多医生都是怀揣着安民济世的夙愿才踏上悬壶之路的。他们深知,炼就医术之前,先要领悟医道。心中有道,望、闻、问、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于病痛疾苦。本篇就来看看明代三位医生的精湛脉术。

一号脉就知病人需求的名医丘玨

丘玨,字廷美,是福建邵武人。他自幼学儒,在读书上颇有天赋,可长大后却并没有在仕途上寻求发展。他一心只想着受苦的老百姓,便从此踏上了悬壶之路。丘玨的医术本就不同凡响,而脉术则更是堪称一绝。

一位姓吴的郡守病了,很多医生都看过,就是不见好。丘玨给他号脉,然后说道:“这病不难治!”很快,郡守喝完他开的药就睡下了。这时,丘玨悄悄对伺候他的下人说:“到夜里二更时,你家老爷会口渴,不妨现在就把茶水备好;到了三更,他肯定会饿,最好再把粥熬上。”

果然,那郡守在二更时要喝的,在三更时又要吃的。一位下人二话不说,就把东西端到他面前。他觉得很奇怪,于是问道:“你还能未卜先知吗?”那下人回答:“不是我,是丘医生叮嘱过,让我提前备下的。”郡守惊讶不已,顿时对丘玨心生敬意。

有这等脉术的丘医生,治病也不在话下。郡里有人得了头风病,已经昏死过去了。家里人都以为他死了,可登门去诊治的丘玨却认为还有救。只见他施针后,病人立刻就有了反应。等吐了好几升痰之后,那病人就痊愈了。

一号脉就知病人心结的名医罗炼

罗炼,湖北江夏人,以前是一位儒生,后来开始钻研医术。他天资不凡,很快就掌握了脉术的神妙之处。

一位姓李的御史病得很厉害,吐出的痰都是黑色的。罗炼给他号脉后,对他说:“你这不是身体上的问题,而是心病啊!”李御史听了,立刻起身给他作揖,然后说道:“您真是一位神医啊!我以前很穷,遇到一位女子愿意嫁给我,可我父亲怎么都不让她进门,后来那女子竟为我而死,这么多年,我心里一直有愧啊!”说完,李御史感到轻松多了。他喝了罗炼给他开的药,病很快就好了。

楚王朱均钚的王妃周氏有点不舒服,把罗炼请到府上。罗炼给王妃号脉后说道:“中午一到,娘娘可能就一病不起了。”眼看着就要到中午了,可王妃还是像往常一样,吃吃喝喝、有说有笑的。于是,楚王不信罗炼说的话。但没想到,一到中午,周王妃就真的中风去世了。

不久,一个干体力活的人对罗炼说:“我身体什么毛病都没有,就是总觉得头在下面,脚在上面。”罗炼打量着他,突然看到地上正好放着一根差不多有60斤的铁棍,于是对他说:“你试着把这铁棍拿起来、再放下,做三次即可。”看那人做了三次,罗炼便问道:“你现在感觉怎么样?”那人回答:“没事了,我感觉头在上,脚在下了。”他问是何缘故,罗炼告诉他:“你干活时因用力过猛而伤了经络,用这种方法可以让逆行的血脉顺过来。”

一号脉就知病人遭遇的名医赵峦

赵峦,山西晋阳人。他医术高明,尤其是脉术一流。有个人得了怪疾,没有医生能治。他的症状很奇怪,胁部(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总像有青蛙在叫。用手按着,蛙鸣声才能停止。赵峦给他号脉,然后说道:“你是因为突然受惊,气入脏腑才会这样的。”那人一听好像想起什么似的,立刻对赵峦说:“先生说的正是,我那天在山里走,突然有只青蛙跳了出来,因被它的叫声吓到,我回家后就开始感到胁部隐隐作痛,还不停发出蛙叫声。”后来,他吃了赵峦开的药,症状很快就消失了。

参考资料:《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中医有许多诊疗方法都极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脉就堪称一绝。说起太素脉,有人认为是脉术,也有人说是相术。因为它与一般的脉术不同,不但能诊断病情,还能预测人的贫富贵贱、祸福夭寿。据史料记载,太素脉始于唐,兴于宋,而流传于后世的则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张名太素者”所着的《太素脉决》(后为《订正太素脉秘诀》)一书。
  • 资深中医师赵丰宇非常欣赏坤德中医养生轩遵循中医传统疗法,将针、灸、药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适合现代人生活习惯与步调的治疗中。(shutterstock)
    在过往几千年中,随着朝代更迭,人们渐渐背离了对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风日下的社会中,人心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败坏。瘟疫若在某一个特定时间集中爆发,一般就是这个朝代到了覆灭之时。比如明朝,就是在各类瘟疫的密集爆发中,加速走向终结的。
  • 有关异人的记载,在中国古籍中并不少见。他们一般隐居在山野之中修炼着出世之道。到一定层次后,便具备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于某种异能异术。当机缘成熟时,他们会出山寻找有德之士,比如怀有大慈恻隐之心的行医者,将能治病救人的秘术或法术传给他们,使之得以善用,并让世人也能福荫并感恩于上天的好生之德。
  • 中药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质。(Shutterstock)
    古代医者多以救人性命为重,甚少有拿医药当牟利手段的。为穷苦的病人出义诊,动辄还施金、赠药的医生比比皆是。这就是古代中国民间大夫对淡泊名利的身体力行。
  • 明代的许多御医的一生都极富有传奇色彩,有的因帝王爱重而在医官的最高品阶上连任了好几朝;有的敢直言进谏,劝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则与帝王畅谈养生之道,让其清心寡欲、保养正气。这些御医都是品性高洁之人,医术更是不同凡响。他们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顽疾,还能通过诊脉预测出其福祸吉凶。
  • 在现代中国,许多人用中医治病往往要治上几个疗程,也没彻底把病治好。若将时光拉回到中国古代,人们就会发现,流传于上古的中医之道被代代相传后,无论是皇家御医还是民间大夫,都能准确地找出病因,并迅速地开出药到病除的方子。
  • 在中国古代,民间一直流传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这话在学儒之人中颇为流行。因古代的儒学与医学皆源于上古之道,于是儒生与医生所承担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处。
  • 在中国古代,像名医扁鹊这样对“病”与“死”有着极佳判断力的医生还有许多。本篇将介绍明朝医籍中记载的几位。
  • 古代的中医博大精深,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所蕴藏的神奇力量。望、闻、问、切是古代中医的基本技能,诊病方式看似简单,但成效要想达到极高层次却并非易事。这其中的每一项都神妙莫测。不抱着“普救含灵之苦”的“大慈恻隐之心”,古代那些药到病除的医术、能断人生死的脉术都是练不出来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