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威尔第和歌剧《奥菲欧》

综合整理:纪安娜
font print 人气: 938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Claudio Giovanni Monteverdi 1567 – 1643),是古典音乐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创作的牧歌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体裁的巅峰,而他的歌剧则是这种体裁的奠基之作。蒙特威尔第不仅是巴洛克音乐的早期代表,也是巴赫之前最富盛名的意大利音乐家。

蒙特威尔第是现代歌剧之父。歌剧虽然在蒙特威尔第之前便已成型,但蒙特威尔第首次确立了歌剧中戏剧性结构的原则、及三部曲式的歌剧咏叹调,他为推动歌剧艺术由文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L’Orfeo) ,不仅是当今歌剧舞台最古老、最完整的歌剧,也是近代歌剧的起点。《奥菲欧》在西洋歌剧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音乐家蒙特威尔第简介

克劳迪奥.乔瓦尼.安东尼奥.蒙特威尔第(意大利语:Claudio Giovanni Antonio Monteverdi)1567 年出生于医生家庭,童年时进入克莱蒙纳大教堂唱诗班,并同时学习管风琴与小提琴。1580~1590年间他师从英吉奈利(Marco Antonio Ingegneri)学习音乐,15岁时,发表作品《神怪小曲集》,1587年开始创作牧歌《madrigal》曲集。后蒙特威尔第去匈牙利、佛兰特尔(现比利时)等地周游。

1590年蒙特威尔进入贡扎加公爵府中,担任歌手及古大提琴手的工作。1601年他被晋升为宫廷乐长后开始了音乐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L’Orfeo)于1607年完成并首演;次年第二部歌剧《阿莉安娜》(L’Ariana)发表。

1612年贡扎加公爵过世,蒙特威尔第离开曼拖瓦回到克里蒙那。1613年他被派任为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乐团的指挥。1642年蒙特威尔第的歌剧《波碧亚的加冕》在威尼斯首演。1643年蒙特威尔第去世。

蒙特威尔第一生写有大量的不同体裁作品,早期他的创作主要是以器乐曲或声乐牧歌体裁为主,创作了共九册牧歌集曲等。但他对音乐史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歌剧创作。蒙特威尔第的十八部歌剧,仅保留下三部,分别是:《奥菲欧》、《乌利塞还乡》与《波佩阿的加冕》。在他的歌剧作品中,宣叙调不在只是颂读语言的形式,而变成了动人的音乐。此外,蒙特威尔第扩展歌剧的题材,最后一部歌剧《波佩阿的加冕》首次采用历史题材,而非神话故事。目前《奥菲欧》与《波佩阿的加冕》这两部作品还是欧洲各歌剧院的热门戏目。

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

五幕歌剧《奥菲欧》在西洋歌剧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剧情描述奥菲欧为拯救死去的妻子,不顾一切前往冥府向阎王求情的故事。

序幕

在序曲(Sinfonia)之后,音乐之神首先登场,她宣布要介绍奥菲欧与尤莉迪丝之间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第一幕 田园中

牧羊人与森林里的精灵仙子们,为即将新婚的奥菲欧与尤莉迪丝歌颂欢呼;在奥菲欧与尤莉迪丝的婚礼上,奥菲欧唱着“天上的玫瑰,人世的生命”,尤莉迪丝也以“这么大的快乐不能言传”回应,互相倾诉彼此的爱情。

第二幕 田园中

正当奥菲欧与牧羊人齐聚欢庆时,一位女使者前来禀报尤莉迪丝被毒蛇咬死的噩耗。在众人悲叹时,奥菲欧决定,到地府救回爱妻。

第三幕 冥府冥河畔

奥菲欧在希望之神陪伴下,来到通往冥府的冥河畔。冥府之河的渡船夫卡隆特(Caronte),以活人不得通过为理由,阻绝了奥菲欧的去路。奥菲欧以歌声征服了船夫,在船夫入睡之际进入地府。

第四幕 冥府

“冥府之神”普鲁托之妻被奥菲欧真心感动,向丈夫求情。普鲁托答应让奥菲欧带回尤莉迪丝,但命令奥菲欧走出冥府之前,绝不可以回头看妻子。

奥菲欧高兴地走向阳间而去。然而,他却禁不住想看爱妻一眼,当他回头时,尤莉迪丝悲伤唱出“啊,多么温柔、多么辛酸的眼神”后消失了踪影。此时冥府精灵冷酷地宣告:由于奥菲欧未能遵守约定,夫妻二人永无再见之日。精灵们也感叹合唱出“奥菲欧战胜冥府,却被自己的心所击溃”。奥菲欧哀痛唱出“山也悲叹、石也哭泣”悲叹之歌,此歌旋律有着山中回音的效果,制造出无比凄凉的气氛,成为全剧的压轴。

第五幕 田园中

奥菲欧回到人间,不住自责。此时奥菲欧之父阿波罗由天而降,他要奥菲欧一同回到天上,“因为在阳光与繁星之间,还有机会可以见到尤莉迪丝的倩影”。送行的牧羊人则同声合唱出“去吧奥菲欧、蒙神之召,你将在天上获得永恒的平安”。在合唱的同时,一边在三拍子的摩尔人舞曲(Moresca)的舞蹈中落幕。

在《奥菲欧》中,蒙特威尔第首先让管弦乐成为重要角色,以器乐伴奏营造出戏剧的效果。此外,他开创了“主导动机”的观念,赋予某些乐器在剧中的象征意义,例如竖琴的声音用来表现奥菲欧(或是剧情重心转向奥菲欧)。在歌剧的进行中,蒙特威尔第采用了具独立意义的管弦乐曲,如toccata、ritornello等连接全剧,烘托整体的戏剧效果。

在歌唱方面,《奥菲欧》成功表现了朗诵调的歌唱性与咏叹调所要抒发的内心情感,像是他以不和协的声响来表达痛苦的情绪,将歌词所要表达的意思呈现于音乐中。另外,无论是独唱、重唱、或是合唱,多采以主音音乐而辅以对位手法,使歌词更为清晰可辨。这使传统的多声部复调音乐,跨入新的时期。

蒙特威尔第从传统的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初期创作阶段开始,经过了为表现音乐的戏剧性而大胆运用不协和和弦的中期阶段,再到他创作附通奏低音的牧歌独唱曲的后期阶段,充分反映了蒙特威尔第创作生涯中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这也体现出从16世纪到17世纪,音乐形式的演变过程。◇#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巴洛克音乐是绝对地、完全地展现声响之美,从这些由古乐器演出的音乐里,可以听到一种“被遗忘了的声音”——很遥远、很典雅,音色清澈,无负担。
  • 拉斐尔.圣齐奥(意大利语:Raffaello Sanzio),本名拉斐尔.桑蒂(Raffaello Santi),画家、建筑师,1483年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马尔凯省的乌尔比诺镇。
  •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语: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9世纪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位巨匠,浪漫主义音乐奠基人,同时也是艺术歌曲的创始人。
  • 近期剑桥大学学者在研究中做出一项新发现,充分证明在文艺复兴通才、大画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那里,即便看似无意义的手迹也可能有很深的含义。
  • 19世纪后半叶的美术学院和画室学校是最早向女艺术家开放的专业院校,有数百名女性由此得到正规的艺术训练。虽然男性画家仍居艺坛主导,但此间法国和英国都有很多女画家受到瞩目。许多最为成功的女画家是知名男画家的亲眷,此外也有不少比较独立的女性获得艺术界认可。
  • 如果把古代的油画作品与近一百多年来的各类现代派油画比较一下,可以看到它们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在画面效果上的巨大差异。通过历代留下的典籍和文献,或现代的一些科学检测技术,美术界早已认识到这种差异来自于绘画技法的不同。
  •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语: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公认的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位巨匠。
  • 孟德尔颂是德国作曲家、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德尔颂是难得的全能型天才,在短短38年的一生中创作极为丰富、技法高超,在世时就被称为当时作曲家中的第一人。彪罗曾称他为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 舒曼、白辽士、李斯特等浪漫派大师均给予孟德尔颂作品极高的评价。
  • 亨德尔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神剧和为数颇多的管弦乐器作品,被誉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神剧以《弥赛亚》最为闻名,是音乐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管弦乐作品最脍炙人口的是《水上音乐》组曲和《王家烟火》音乐。亨德尔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是宗教艺术的典范,也是清唱剧巅峰之作。
  • 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盛期时,最伟大艺术家的代表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济安‧劳伦佐‧贝尼尼 (Gian Lorenzo Bernini,又名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贝尼尼的很多作品都和圣彼得大教堂有关,他以列柱的形式,兴建了圣彼得大教堂前著名的广场回廊。今日的罗马,处处都有贝尼尼留下的作品,譬如著名的《四河喷泉》(Fountain of the four river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