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約 865 條記錄
-
成語典故:守株待兔 2009/09/12戰國時代的韓非子認為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時宜,不可一味地遵循古人的作法,要適合當前的社會所需,否則會徒勞無功。
-
成語典故:老馬識途 2009/09/10“老馬識途”比喻經歷豐富的人,容易把事情做好。
-
成語典故:不恥下問 2009/09/09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生前的為人配得上那樣的諡號。
-
成語典故:三思而行 2009/09/08季文子遇事都要考慮多次才去做。孔子聽到這件事情後,說︰“一件事情考慮兩次就夠了。”
-
成語典故:心腹之患 2009/09/07春秋時,吳王夫差要去攻打齊國,越王勾踐率領部屬去朝見吳王,並贈送財物給吳王及大臣們,吳國大臣們都很高興,只有伍子胥覺得不妙。
-
成語典故:一鳴驚人 2009/09/06過了半年,楚莊王親自處理政事,把楚國治理得非常強盛,而楚莊王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
成語典故:風雨飄搖 2009/09/05周公平定管、蔡叔及武庚之亂後,便作了《鴟鴞》這首詩,贈送給成王。
-
成語典故:功虧一簣 2009/09/04周武王滅了商朝,安定天下,聲威顯赫,四方蠻夷都來進貢。西方有個叫旅的國家,進貢了幾隻土產的獒犬。
-
成語典故:平易近人 2009/09/03周公說:“唉,魯國的後代將要當齊國的臣民了!政令不簡單易行,百姓就不會對它親近;政令平易近民,百姓必會歸附。”
-
成語典故:太公釣魚 2009/09/02薑子牙在溪邊遇見一樵夫武吉,他算出武吉有難,就使用陰陽數術教他避難,不僅騙了西伯侯還逃過死劫。
-
人氣: 78903
-
人氣: 62990
-
成語典故:桑林禱雨 2009/09/01成湯的話還沒有說完,方圓數千里便下起了大雨。
-
成語典故:一狐之腋 2009/08/20簡子說:「諸位大夫上朝,我只聽見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聽不見像周舍那樣的諤諤直言,我因此而傷心。」
-
成語典故:擲地有聲 2009/08/19晉朝的孫綽年輕時隱居會稽,寫了篇《遂初賦》來表達自己的志向。當時人都以得到孫綽的文章為榮。
-
成語典故:燕雀處堂 2009/07/30煙囪突然壞了,火勢蔓延,就要把房屋燒燬了。
-
成語典故:呵辱自隱 2009/07/26李宗諤的父親李昉是宋太宗時的宰相。他在父親執政時,為了避嫌疑,遠離權勢,常常車馬儉樸,與貧寒的官員沒有什麼區別。
-
成語典故:虛堂懸鏡 2009/07/24溫州瑞安以強悍耿直聞名,以往的官吏常以嚴厲之法治理百姓。在陳良翰當知縣時,他以寬厚的手段對待百姓。
-
成語典故:德高望重 2009/07/16「德高望重」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道德高、聲望重,多用來稱頌年老而有名望的人。它來源於司馬光《辭人對小殿札子》:臣竊惟富弼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
成語典故:愚公移山 2009/07/09愚公移山是記載在《列子·湯問篇》中的一篇古代故事 。
-
成語典故: 同心同德 2009/07/05「同心同德」和「離心離德」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歷史亦在不斷驗證著一個真理:一個政權如果導致百姓離心離德,那麼其覆滅的下場也就為時不遠了。
-
成語典故:忠言逆耳 2009/07/01「忠言逆耳」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忠告的話往往不合自己的思想,聽不進耳。它來源於《史記·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良)藥苦口利於...
-
成語典故:言必有中 2009/06/24「言必有中」 指一說話就能說到實質上。
-
成語典故:七竅生煙 2009/06/22「七竅生煙」是說人的兩眼、兩耳、兩鼻孔、口共七個孔穴,都冒火生煙了,誇大的形容一個人非常焦急、氣憤的樣子。
-
成語典故:必由之路 2009/01/01敝地喚做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