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公元737─792),是唐朝代宗大歷年間(766–779)有名的詩人。他的詩以寫田園風物而著稱,是繼陶淵明、二謝和王維、孟浩然之後的又一個田園詩名家;而他自成一體的簡淡古樸、澄澹空靈的詩風,則是唐代詩人中非常接近陶淵明的一個。
他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就是頗具陶淵明風格的唐詩精品,後人稱之「一片神行」、「化工筆」[1];蘇東坡特別喜歡,刻意模仿,但始終不成功[2]。就五言絕句而論,他和李白、王維一起被認為是「併入化境」的最高成就者[3]。《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即其代表作。白居易說他的五言詩「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4],而《幽居》即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篇。至於他的《滁州西澗》則更是唐詩中最有名的精品之一,和李白的《靜夜思》一樣是小孩子一入詩門就要背誦的篇章。
韋應物生於一個世代為官的家庭,他自己少年時候就以三衛郎的身分侍候唐玄宗。十來歲的娃娃,還不大懂事,又沒讀過什麼書,作了皇上的近侍,得到恩寵,便仗勢欺人、橫行霸道。犯了法的亡命之徒他也敢弄來藏在家裡;看到鄰近的哪個姑娘好就搶回家去;被人告發後,官府派來抓他的人根本不敢進他家的門,只好在他家門口的白玉台階下站著發愣。他經常陪著唐玄宗優哉游哉地享受帝王生活:有時皇上帶貴妃去溫泉洗澡,他也得到特許可以在溫池裡泡一泡;有時威風凜凜地帶一大隊人馬陪皇上出外圍獵;有時皇上在宮中大擺酒宴,管弦絲竹、清歌曼舞,一隊隊宮娥綵女像天仙一樣;他一喝起酒來往往直喝到如癡如呆。當這種官兒除了享福以外就沒有多少事要幹。[5][6]
可是好景不長,當韋應物才19歲時,發生了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四川,楊國忠被殺、楊貴妃被逼死在馬嵬坡。這一天翻地覆的社會動盪對於他思想上的震動可想是很大的。三年後他去了太學讀書。但因他過去不讀書,又已經22歲了,自覺「讀書事已晚」。再三年後玄宗去世,他失了依靠,逐漸被人排斥甚至受人欺負,開始體驗到生活中艱難的一面。[6]雖然他二十八九歲時便任洛陽丞,但42歲時還只當個櫟陽令的小官,而且當時正當壯年身體卻不行了,以至於病倒被迫辭官,住到「善福精舍」裡去。四年後他出任滁州刺史,再過六年出任蘇州刺史,但兩年左右即卸任,定居在蘇州永定寺的「永定精舍」,大約一年後逝世。[5]
生活中的大起大落,身體上的壯年早衰,把他推入了思考和轉變的漩渦中。從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思考中,他終於認識到世間名利聲榮都如「糞土」一樣,不但不足求,而且骯髒污染人;再回頭看世人,都和自己過去一樣,不知「自省」「自悟」,一生中營營苟苟,深陷在沒完沒了的對慾望的追求中,整日奔忙「馳謝」,就像突起突息、行蹤不定的陣風「驚飆」一樣;人在迷、悟之間的徘徊,就像自己醉酒時的狀態一樣:對著好酒一喝醉,什麼事都不在乎了,「百事何足論」。生活中偶然的啟悟就像「遙見青山」一樣使人暫時醒過來,但往往還沒來得及抓住時機、悟出迷局時,卻又重新陷入昏昏然的迷態中;和每一個剛剛發心入道的人一樣,他感到了這個世界的「淫濁」不潔:那些修煉成道的純潔美麗的仙人是絕不會讓自己的「龍車」降落到這個污穢的世上來的。[7]這樣髒的地方就走唄。由跳出世俗的圈子而看清世俗的污濁,從而生出厭離之心,這正是古往今來許多入道者的共同起點。(待續)
參考資料
[1]高步瀛:《唐宋詩舉要》;
[2]施補華:《硯傭說詩》:「《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東坡刻意學之而終不似。蓋東坡用力,韋公不用力;東坡尚意,韋公不尚意,微妙之詣也。」;
[3]沈德潛:《說詩晬語》:「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淡,併入化境。」;
[4]白居易:《與元九書》;
[5]《韋蘇州集序》,卷首;(書名見最後)
[6]《逢楊開府》卷五;《溫泉行》卷九;《驪山行》卷十;
[7]《清都觀答幼遐》:「榮名等糞土,攜手隨風翔。」卷五;《九日灃上作寄崔主簿倬二季端系》:「人生不自省,營欲無終己」,卷二;《擬古詩十二首》(其三):「世人不自悟,馳謝如驚飆」,卷一;《對芳樽》:「對芳樽,醉來百事何足論。遙見青山始一醒,欲著接離還復昏。」卷八;《萼綠華歌》:「有一人兮升紫霞,……鼓角蕭條兮駕龍車,世淫濁兮不可降。」卷九。
──轉自正見網
(點閱【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