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腸瘜肉怎麼辦?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台灣地區大腸癌之發生率及死亡率大幅增加,其原因極為複雜,包括致癌因素大增、飲食習性改變、食物之添加物增多等等,都是癌症快速增加的原因。

大腸瘜肉為可能轉變致大腸癌之病變,可分為兩大類:贅瘤性瘜肉(如:腺瘤)和非贅瘤性瘜肉(如:增生性、發炎性等)。

很多專家證明,大腸腺癌可能是腺瘤性瘜肉經過10~30年的惡性演變而來;部分可能由黏膜細胞直接惡化發展為大腸癌。

大腸瘜肉臨床上不一定會有症狀,有些是健康檢查時發現,有些是因腹痛瘜肉潰瘍合併下消化道出血(血便)或腸阻塞來表現。診斷方法有氣鋇灌腸檢查、乙狀結腸鏡及全結腸鏡檢查。

內視鏡下的腺瘤性瘜肉通常表面光滑,接近正常黏膜色,大的腺瘤較有結節性突起,顏色較亮充血色。一般來說,瘜肉越大,惡性比率越大。內視鏡分良性或惡性瘜肉並不容易,所以病理切片檢查是唯一能區分之方法。

根據研究報告,切除贅瘤性瘜肉可降低大腸癌之發生率。因內視鏡醫療設施越來越進步,大多數瘜肉切除並不需要外科手術。大腸鏡檢查發現瘜肉時,可同時以「內視鏡切除術」將瘜肉切除。

內視鏡切除術是藉著鋼線套圈,套住瘜肉後用電流之循環燒灼或切割瘜肉後取出,切割後的瘜肉加以分辨良性或惡性瘜肉。內視鏡瘜肉切除術常見之併發症為出血及腸穿孔,但機率並不高。所以,對於有經驗的內視鏡專科醫師來說,以內視鏡瘜肉切除是安全及有效之治療方法!

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大腸癌家族史、家庭遺傳性大腸瘜肉症、遺傳的非瘜肉性結腸癌、病患本身有大腸直腸癌病史或腸道瘜肉病史、慢性發炎性大腸炎等。有這些危險因子之病患應定期做大便潛血試驗、大腸鏡或氣鋇灌腸及癌胚抗原檢查等。

此外,50歲以上有血便、大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皆可能是大腸癌之信號,需進一步做大腸檢查。

預防優於治療,如有任何疑問,應儘速就醫,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期!

文/罕華發(耕莘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