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五  

【戚繼光傳】北鎮蒙古 將星隕落

作者:洪熙
延慶八達嶺長城的戚繼光石雕像。(Zvonimir Atletic/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95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橫嶼之戰後,戚繼光又陸續在平海、仙遊等地取得大捷。戚家軍緊緊追擊倭寇餘黨,直接將他們逼到了海上。倭寇殘部無處可逃,只得搶了漁船出海逃竄。

朝廷敘功嘉獎。在抵抗倭寇的將領中,俞大猷同樣戰功赫赫,也是一代戰將。但因戚繼光光芒太耀眼,戚家軍在軍中人氣爆棚,鋒芒遠遠蓋過了老將俞大猷。譚綸上表敘功,以戚繼光為首,劉顯、俞大猷次之。戚繼光因功,取代俞大猷成為總兵官。嘉靖皇帝舉行祭祀大典,告謝天地諸神,庇佑大明。

戚繼光為將號令嚴厲,賞罰分明。他重信重義,對待麾下將士,亦師亦友,亦父亦朋。將士們心甘情願聽他號令,為其出生入死。戚家軍如獅如虎,行動迅猛,如同飈發電舉,勢不可擋。 戚家軍威震東南之際,戚繼光也面臨著軍旅的轉折點。

隆慶元年(1567年),明穆宗登基,新的一朝拉開了序幕。與此同時,北方邊防多次傳來警訊。天子請召俞大猷、戚繼光專門訓練邊關兵卒。後來兵部大臣商議,決定獨用戚繼光練兵。朝廷下詔,請他擔任神機營副將。次年五月,命戚繼光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一事,總兵官以下都要受他的節制。這是守護京城皇都最重要的防線。

當時,大明各地駐軍積弊雷同,軍紀渙散,武備老舊不精,士氣萎靡不振。所以當戚繼光來到駐地後,看到的軍隊問題和他當初在浙江看到的情況幾乎一樣。在南方,要面對倭寇海盜;在北方,要面對蒙古騎兵。兵種不同,戰術自然有別。戚繼光來到駐地後,將當地軍隊的情況上報天子,提出革除軍中七害,增強練兵。

以前的將領鎮守薊門,以為防禦蒙古,要靠騎兵。所以邊關的兵卒只會騎馬,卻不熟悉山戰、林戰、谷戰。戚繼光觀察地形,薊門除了平原,還有山谷、森林等,提議採用戰車、騎兵、步兵混編,可以出奇制勝。

明朝自嘉靖以來,依靠長城防範外敵。雖然每年都要耗費大量財力修築城牆,卻因沒有建設墩台,也就是衛哨所,所以即使修繕城牆,也沒有多大意義。戚繼光請求朝廷同意修建1200座可以駐兵百人的高台。

由於邊關兵卒漫無紀律,不懂使用長短兵器,也不會使用火器,訓練起來還需要些時日。戚繼光上書朝廷,請求徵調他在浙江訓練的士兵。朝廷同意了。當三千浙兵抵達駐地後,列隊嚴整,陳列在郊外。時逢天降大雨,這些浙兵從早上站到下午,一動也不動。邊關兵卒見到這場面大吃一驚,自始領教了戚繼光的軍令。

在上書中,戚繼光還提到,朝廷任命他的這個官職是新創的。薊州、昌平、保定三鎮將領各有統屬,不會輕易接受他這個空降的長官。他肯求朝廷放權,以便讓他大展身手,革新軍政。明穆宗准奏放權,讓戚繼光力行革新。

在戚繼光之前的17年間,北方駐地就換了10位將領。而戚繼光在北方這一待,就待了16年。幸賴內閣大臣徐階、高拱、張居正倚重,以及多位督撫大臣如譚綸等的諒解,朝廷對他沒有太多掣肘之事,戚繼光坐鎮16年,修飭邊防,節制精明,使得薊門固若金湯。北蠻無法攻入,只得轉而進犯遼東。戚繼光率兵增援,協助遼東守將李成梁擊退北蠻。朝廷封戚繼光為太子太保,又進封少保。他的繼任者,採用他定下的規章,保得邊關幾十年安然無事。戚繼光也贏得了當地軍民百姓的愛戴。

戚繼光在北方待了16年。隨著重臣的隕落,他的軍旅生涯也由如日中天,轉為西山日落。萬曆十年(1582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去世,朝中掀起清算張居正同黨的風潮,戚繼光無故遭到牽連。朝臣張鼎思趁機上言,將戚繼光調任到偏遠的廣東。

戚繼光離開薊門時,薊州百姓自發罷市,圍聚在道路兩側,流著眼淚為戚繼光送行。部將陳第親眼目睹了百姓送行的感人場面,作《送戚都護歸田》詩,記載了當時的場面。詩文云:
「轅門遺愛滿幽燕,不見胡塵十六年。
誰把旌麾移嶺表,黃童白叟哭天邊。」

萬曆十三年(1585年),給事中張希皋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南殲倭寇、北鎮蒙古,戎馬一生,最終遭到罷免。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戚繼光站在故鄉的大海面前,他將滿心的愁苦,濃縮為簡練的詩文,和著大海的濤浪聲,訴說著心中壯志未盡的豪情:

「三十年來續舊遊,山川無語自悠悠。
滄波浩蕩浮輕舸,紫石崚嶒出畫樓。
日月不知雙鬢改,乾坤尚許此身留。
從今復起鄉關夢,一片雲飛天際頭。 」

戚繼光去世之前,他給祖先寫了一封祝文:「雖用祖宗之積以多,未能為之益,亦未敢為祖宗累也。」在數百年中,他是戚氏家族最大的榮耀,然而他如此謙遜。在經歷命運的風雨後,叱咤風雲的大明戰將,孤獨落寞地在家鄉生活了三年。

他去世後,人們發現這位戚少保,雖四提將印,掌管大明重兵三十多年,家中並沒有多少財產,只有數千本藏書而已。(「四提將印,佩玉三十餘年,野無成田,囊無宿鏃,惟集書數千卷而已 」。)

一代傳奇名將隕落了,大明朝也失去了護國柱石。隨著女真人努爾哈赤在東北崛起,大明也隨之亦步亦趨,步入了尾聲。

資料來源:
《明史》卷212
《細說明朝》
《戚少保年譜耆編》卷12@*#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日筆者看到一則新聞: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其多個社交媒體帳號,包括暗網帳號,用中文普通話、波斯語和朝鮮語公開發布招募中國、伊朗和朝鮮線人的信息,並發布了如何安全聯繫中情局的說明。中情局副局長科恩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中國有很多人能夠獲取信息,並且對習近平政權感到不滿」,「這些人明白,通過與我們合作,他們可以幫助自己的國家.......」,這段話不禁令人想起了過去在冷戰後期的一個經典事件......
  • 隆美爾元帥,是二戰時期德軍最著名的將領之一,也是極少數受到同盟國陣營尊敬的將領。他雖然效忠希特勒,但卻從未加入納粹黨,並且多次抗命,拒絕執行希特勒的屠殺令。
  • 戚家軍名聞天下,行動迅猛,猶如電掣雷霆,令倭寇聞風喪膽。鴛鴦陣、狼筅在蕩平倭寇中,大顯奇效。戚繼光創下九戰九捷、連克六十大營的輝煌戰績。倭寇直呼戚繼光為「戚老虎」,稱戚家軍為「戚虎兵」。
  • 明朝經過洪武、永樂兩朝後,漸失偉烈雄風。蒙古瓦剌侵犯邊關,大明皇帝英宗親征,卻在土木堡被俘,明軍死傷過半。到了明憲宗時,朝廷頒布了明朝第一部《武舉法》,選拔天下武官。由於當時重文輕武,天順八年武舉開科,竟都無人應試。到了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頒布了《武舉條格》,進一步完善了《武舉法》。戚繼光在武舉鄉試中大顯身手。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朝廷頒發襲官文書,十七歲的戚繼光得以世襲父親官位。他本想多留些時日,照顧生病的父親。戚景通則催促兒子趕緊奉命北上。戚景通為官清廉謹慎,家裡平日並無積蓄。為了給兒子籌集進京的路費,他變賣了隴右別墅。
  • 明朝倭亂肆虐,戚繼光創戚家軍,布鴛鴦陣、三才陣,把海盜倭寇驅逐到海上。戚繼光南掃倭亂,北鎮蒙古。論武,他是戚大將軍;論文,他是詞宗先生。其人文韜武略,謀勇雙全,既省天時,又察地理。
  • 一般認為,麥克阿瑟將軍軍旅生涯的顛峰,是韓戰中的「仁川登陸」戰,這一戰也是他的謝幕之戰。這場經典的作戰計劃波折不斷,屢遭質疑是不可能的任務,在事前普遍不被看好。但在最後的戰前會議中,麥克阿瑟以演說的方式進行了約十分鐘的簡單報告,讓與會的高階將領們一致信服,最後決定支持他,使得仁川登陸戰最終得以順利進行…...
  • 《獨立宣言》的作者托馬斯·傑弗遜,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智慧的,同時也是最不愛開口說話的那個人,他說出的話多是金句,他是這樣表達對法國的情感的——我們美國人都有兩個祖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法國!
  • 1944年冬季,對二戰時期的美軍而言是一段最為煎熬的日子。雖然納粹德國已逐漸走向敗亡,但是這個時期美軍面臨著歐陸數十年來最艱苦的寒冬,前進的每一步都艱苦萬分。12月希特勒為求最後一搏,集結30個師發動了突出部之役,初期讓美軍遭受重大損失,其陣亡人數接近2萬,是美國在二戰所經歷最血腥的一役,堪稱是在勝利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