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昭傳奇】神箭射三川(上)

作者:仰岳
楊六郎。(天外客/正見網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3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楊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遼名將,戍守邊防二十餘年,遼人(契丹人)十分畏懼他。遼人認為六郎星宿(將星)是他們的剋星,而楊延昭的智勇善戰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稱之為「楊六郎」。

楊延昭和天波府楊家將保家衛國、一門忠義的改編故事,從元代起,各種版本在戲曲、小說和評書中流傳甚廣,深受普羅大眾喜愛。此【楊延昭傳奇】系列,筆者僅就鄉野民間口耳流傳的軼聞加以摘錄綜述,與讀者分享楊六郎流傳千年的英雄故事。

在今日朔州一帶,至今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腳蹬雁門關,手搬擔子山,一箭射到大青山……」歌詞歌頌的就是北宋英雄楊延昭神箭退敵的傳說故事。

當時,楊延昭鎮守三關,大敗遼軍,逼得遼軍主帥派人和談,遼國方面同意退兵至「一箭之地」,原以為最多不過數百米,但沒料到楊延昭神力一射,弓箭遠至二百餘里外的大青山。

除了這一箭射到大青山的傳說外,當地也流傳著一個楊延昭神箭射三川的故事。

(接前文 【楊延昭傳奇】威震倒馬關

在倒馬關一戰後,楊延昭讓一部分官兵在這裡駐守,雖然得了這關口,但他的戰馬卻在此戰中生了病,無法作戰了,只得送回後方。他想選一匹新馬,但左挑右挑沒一匹看得上眼的,少了戰馬要如何面對遼國的鐵騎呢?

為此連續數日心情鬱悶的楊延昭,在山頭上看著山下的小河沉思著,突然他發現平靜的河面捲起了浪花,好像有一條白龍在戲水,那浪頭越來越近,細看原來是一匹白馬。

只見那白馬乘著浪頭上了岸,又飛快地衝上了山頭,不一會兒就到了楊延昭的面前。只見這馬長得又高又大,一身白毛,四條腿粗又壯,像四根大柱子,馬蹄像碗一樣大,抖著脖子上的雪毛,雙眼充滿精神,活像一條白龍。

這白馬在楊延昭跟前老老實實地停了下來。楊延昭一看,打心眼裡喜愛上了這匹駿馬,他取來了一副馬鞍安上,飛身上馬。馬兒馱著他跑上跑下,又快又穩,就像乘風駕雲一般。楊延昭試騎後非常滿意,滿心歡喜。

楊六郎。(天外客/正見網提供

就在這時,山下傳來了陣陣叫罵聲,原來是韓昌又來叫陣! 他上回吃了敗仗後心有不甘,沒過幾天又率領著一隊騎兵前來,準備一雪前恥。

韓昌叫著:「楊延昭,有本事就下山來與我一戰,老在山上守著算啥好漢? 今天要跟你比個高低!」

楊延昭回答:「韓昌,若今天你又打輸了怎辦?!」

韓昌:「我如果輸了,就輸你三箭之地;不過如果你輸了呢?」

楊延昭回:「若我輸了,就退兵回軍城!」

韓昌:「好!一言為定!」

說完後楊延昭就騎著馬率領軍士衝下山來,韓昌一看驚住了!楊延昭何時得到了這樣一匹白馬?

但話都說出去了,他只得上前與楊延昭對戰。二人你來我往地打了數百回合,一時難分難解,打著打著,韓昌的戰馬獅吼獸的馬蹄突然被路旁的石縫夾住了。楊延昭看準時機挺槍刺來,但在韓昌的脖子旁收住了。

明《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 插畫-六郎回兵救朝臣。(公有領域)

他持槍問道:「韓昌,這下你認輸了吧!」

韓昌:「我的馬蹄被石縫夾住才讓你有機可乘,這不算你的本事。」

楊延昭答:「好吧,等你準備好,再來一次! 」

韓昌下馬,讓軍士協助脫困後,又繼續與楊延昭對戰。二人繼續打著,戰鬥中楊延昭配合著戰馬使出了楊家槍法的絕學,槍槍直逼韓昌的要害,弄得他眼花撩亂,韓昌一時閃避不及,頭盔被打落,他嚇出一身冷汗轉身而逃。

楊延昭挺槍追問道:「韓昌,這回你該認輸了吧! 」

韓昌回: 「哪個服你?! 」又回身與楊延昭對打,二人繼續你來我往又打了數回,楊延昭這時佯裝個破綻返身而走,韓昌挺槍刺來。當下楊延昭使出絕學回馬槍法,韓昌不敵被打下馬來倒在地上。

楊延昭用槍壓在韓昌身上問道:「韓昌,這回你總該認輸了吧! 」

韓昌只得回道: 「唉,認了!這回算我輸了,依約我退出三箭之地。」

皇帝御用弓,此弓為乾隆皇帝北狩圍獵時使用之物,牛角面上鐫刻滿、漢文。(公有領域)

楊延昭說道: 「你看著,我射出第一箭。」

說著就打馬上山,在山頭上取出了祖傳長弓,搭著特製的鵰翎箭,運氣調息拉滿了弓射出第一箭,這支箭如流星一般「刷」地向北方天際飛去,瞬間不見了蹤影。

在山下的韓昌驚懼連連,直問:箭哪兒去了? 楊延昭笑道: 「在幾十里外的山頭上呢!」

韓昌不信,親自帶著隨從與楊延昭一起找箭,二人騎著馬往前走著數十里後,發現一座大石山,半山腰插著一支箭。二人前去查看,韓昌問道:「怎說這箭是你射的?」

楊延昭說:「我的箭上有記號,刻著我的名字,不信你看看。」

韓昌一看,箭上刻著「楊六郎」三個字,嚇得他目瞪口呆,無話可說。他原以為射一箭頂多二三里遠,三箭地最多不過十里,想不到楊延昭一箭射出了五十多里。

楊延昭接著又說:「第一箭找到了,我再射第二箭。」

明 戴進《試射》。(公有領域)

韓昌這時連忙說道:「你別搞鬼,我們倆各派士兵到前線看著,得看箭頭飛過去才算數。」

楊延昭只得依著他,二人派出了數員輕騎兵延著北方一路部屬了好長一段時間,這時韓昌才肯讓楊延昭射出第二支箭。

過了半天之後,楊延昭在雙方軍士們的監視下射出了第二支箭,這第二支箭同樣是「刷」地一聲向北飛去不見蹤影,過了許久後前方將士回報:第二支箭飛過淶源川、蔚縣川、團堡川,連飛過三條大川之地。 (註1)

韓昌聽了又驚又懼,連忙反悔道:「不幹了! 這樣我要如何跟蕭太后交代?」說著又率軍跟楊延昭打了起來。(待續)

參考史料:

《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明朝  佚名 著 秦淮墨客校閱
《楊六郎威鎮三關口》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趙福和 李巨發 等人 蒐集
《楊家將外傳》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趙雲雁  蒐集整理

註1: 經作者考據,當時楊延昭神箭射三川之地,為今日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至張家口市川堡村,之間距離約有二百公里。

點閱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孟良崮戰役中,不能不提及作為主角的張靈甫將軍,他是一位傑出的將領,他出身書香世家,早年就飽讀詩書。其書法造詣更高,學生時期就讓長安中學為他辦書法展,中國近代書法名家于右任先生見了其作品讚不絕口,連連道:「奇才,奇才,後生可畏!」
  • 宋朝每年資助遼國三十萬歲幣,最終不僅以商貿的方式全部賺了回來,而且貿易獲利是歲幣的近三倍。兩國議和的三十萬歲幣,既保障了兩國敦睦,還有助於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也避免因兵將長年戍守邊關,對百姓造成賦稅上的壓力,可謂一舉四得。
  •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恆繼位,即宋真宗(968年—1022)。契丹遼國趁宋主新立頻頻騷擾邊境,戰事告急。即便楊延昭(楊六郎)、楊嗣等將領率軍積極抵抗入侵,但遼國騎兵進退速度極快,戰術靈活,往往繞開阻擋在別處突襲打缺口,給北宋邊防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老臣畢士安向真宗推薦寇準為相,讚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真宗憂其「好剛使氣」,難以駕馭。畢士安說:「準忘身殉國,秉道疾邪,故不為流俗所喜……而今北敵跳梁未服,正適合用寇準。」 真宗想借畢士安之德望來穩住寇準,於是景德元年(1004年)八月,同時任命畢士安與43歲的寇準為同平章事,即宰相。
  • 倒馬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因其地勢險峻讓戰馬經常摔倒而得名,在戰國時期就有文字記載,古稱為鴻上關、常山關或靑龍口關,它與紫荊關、居庸關合稱為宋代內三關。這裡自古以來即為兵家必爭之地,到了北宋時期名將楊延昭(六郎)在這裡率軍禦敵,因此更是出名。
  • 清代文人姚元之編著的筆記《竹葉亭雜記》記載了一個這樣「走無常」的人。他叫郭汪燦,湘潭人,嘉慶甲戌年的進士。祖上原本姓「汪」,所以他將「汪」姓加到了自己的名字中。他曾告訴他人,在自己還未做官時,曾在冥府任職,就像在人間各個官署中供職一樣。
  • 他帶著妻子就任官職,路上卻遭遇生死劫,彼此了無音訊。妻子堅貞忍苦,一心為丈夫復仇;丈夫時刻不忘糟糠之妻。他們最終能重逢嗎?
  • 不過半日的時光,七則劇本才演完,那滿屋的嬰兒卻變成了蓬首駝背的老嫗。圖為清 金廷標《戲嬰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不過半日的時光,七折劇本才演完,那滿屋的嬰兒卻變成了蓬首駝背的老嫗,這是怎麼回事呢?
  • 話說白天祖戰敗後心有不甘,他向太后建言,說道:楊業死後成神,英靈護衛大宋乃是大遼連年戰敗的主因,應當用其遺骨、金刀,登壇作法破之,並昭告天下,藉以大殺宋軍士氣,以利我大遼南征。太后准其所奏,為求謹慎,白天祖找來邪派師兄弟,將楊令公的遺骨、金刀分藏兩地,以防宋軍前來破壞他的計畫。
  • 看來,這「禍水」一詞,絕不是專指「紅顏」、「壞女人」而言,在天上看人間的酒,才真是「禍水」哪!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徽宗成了亡國皇帝後,過了一百多年,到了南宋度宗皇帝時,京城臨安又繁榮起來了。度宗皇帝咸淳十年(1274年),吳自牧寫了《夢粱錄》。五年後,南宋滅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