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故事:橫渡恐懼之海(18)

作者:陳破空
font print 人氣: 116
【字號】    
   標籤: tags:

獄中傳信 血染的人造花

漸漸地,我注意到一件事:我們生產的各類人造花,貼上的,都是英文商標,並用美金標價。我思忖,這些人造花,是否用於出口?而我知道,根據美國和多國法律,禁止進出口由犯人製造的產品,因為那屬於無償的奴工產品。我細心觀察。還從管教口中得知,這些產品,與香港公司相關。我判斷,這些人造花,大概經由香港轉出口,極可能銷售到包括美國在內的英語國家。

我決定揭露這一黑幕,一則打擊中共勞教機構,二則減輕犯人負擔。平時,我被看得很緊,不僅有管教和犯人頭盯著我,還有被管教安排、假裝與我要好的犯人留意著我,我虛與週旋。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才有機會,拿出筆和紙,趴在通鋪上,藉著窗外微弱的路燈光,一筆一劃地寫信。一有響動,立即裝睡。斷斷續續地寫,分好幾個晚上才能寫完一封信。

終於捕捉到一個機會。當一條運貨船前來裝運石頭時,趁無人注意的瞬間,我把一封信和藏在身上的僅有的五十元錢(已經用橡皮筋裹成一個卷)迅速扔向一名船工,他若無其事地揀起那個卷,無所表情,但略微點頭。裝滿石頭後,貨船鳴笛開走。我一顆緊張的心,才放鬆下來。

看似平常的這封信,抬頭寫給三個組織: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美國之音、亞洲人權觀察。信中,除了我對勞教場景的描述,還附上幾張原始商標,供國際社會查證,我們手製的人造花,是否出口到外國?按照我設計的路線,這封信,先寄到廣州;再由收信的友人,帶到香港;再由香港友人,輾轉送達相關國際組織。

勞教期間,我能會見同父異母的大哥,他在廣州工作,有時來探望我。那封信寄出已經幾個月,外界仍無反應。從大哥口中,我得知,有關友人或國際組織不敢公佈,怕勞教場報復,危及我的性命。我頗為生氣,讓大哥轉告友人:「誰不公佈,誰就是千古罪人!」

我忽然想起,在那封信的末尾,我曾寫下最後一段:「我深知,這封信公開後,我可能受到更深重的迫害和更加嚴厲的限制,甚至可能犧牲生命。但我已別無選擇!」

於是明白,為何外界如此顧忌和猶豫。我便對大哥說:「不必擔心。我雖身居虎口,卻安若泰山。」身居虎口,安若泰山。這八個字,是三國時,諸葛亮出使東吳時,對其主公劉備說的一句話。意思是,他能憑藉自己的智慧,在凶險的吳國機智週旋,全身而退。我在勞教場的處境逐漸變化,管教幹部對我有所忌諱,眾多犯人朋友對我構成無形拱衛,我已經有把握自保,而自感無虞。

信件終於公佈。有人權組織在美國加州商場發現了我參與製作的那種人造花,完全相同的產品,英文商標和美金標價也完全一致。包括美國ABC電視台、美國之音等媒體,做了專題報導。總部設在美國的勞改基金會也發表了專項報告,題為「血染的人造花」(Blood Stained Flowers)。美國海關採取行動,查禁這類人造花。美國政府與中國政府交涉,提出這一奴工產品出口案。在確鑿的證據面前,中國政府啞口無言,因為,在此之前,北京矢口否認出口奴工產品。美國政府同時要求中國政府無條件釋放被關押的我。

當後來,我到達美國,才知道,我是從監獄中直接向國際社會提交中國出口勞改勞教產品證據的第一人。我當年的信及隨信附上的商標,如今陳列在華盛頓勞改紀念館的櫥窗裡。

「你讓我損失了兩百萬!」一名頭銜是「中隊長」的勞教場官員對我大聲咆哮,他狠狠地瞪著我,一邊咆哮,一邊繞著我的身體轉圈。我緘默著,料定他並不敢對我動粗。勞教場的人造花生意暫時倒閉。

中國政府備受國際壓力,勞教場也不願再繼續容留我這麼一個「麻煩製造者」,在這兩重因素下,我被提前五個月釋放。那是1995年3月,我重獲自由。

(選自 香港開放出版社《不受歡迎的中國人》附錄:我的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一切,構成我最早的記憶。三歲,開始模糊記事的年齡。捆綁,批鬥,毒打,這就是毛澤東為他的「文化大革命」所設計的場景。毛澤東發動文革,原本出自他與劉少奇的權力鬥爭,卻演變成一場全國範圍內的階級鬥爭。
  • 出獄後,發現父親變了。再也沒有了迷信「毛主席」的痕跡。父親完全看穿了共產黨的本質。他理解兒子,理解民主,對我的所思所為,不僅沒有半點責備,而且毫無猶疑地,予以贊同和支持。
  • 的中國故事:橫渡恐懼之海(3)
  • 「政治體制改革」這六個字,在今日中國,隨處可見,其涵義甚至被扭曲。但在1985年,這六個簡單的中文字,尚從未在中國的媒體或書籍上出現過。上書胡耀邦,我成為最早提出這六個字的人之一。
  • 1986年,校園空氣愈加活躍,多元化思潮衝擊著年輕學子們充滿理想與渴望的心。我和好友頻繁舉辦各種形式的聚會。經春夏兩季播種,到了秋天,推動研究生會和學生會聯合舉辦「同濟大學文化潮」活動。項目之一,是邀請方勵之、劉賓雁等文化名人來校演講。
  • 天安門事件」,國際上流行的這一定義,指1989年的中國民主運動、及其被中國政府鎮壓的結局。在中國民間,包括海外華人中,這一事件,被稱為「八九民運」;又稱「六四事件」或「六四屠殺」。中國官方,最先稱這一事件為「反革命暴亂」,後來又淡化地稱之為「發生在1989年的政治風波」。
  • 5月間達到高潮。每天遊行人數,少則數千,多則十幾萬,有時達到數十萬。珠江兩岸,風雲激盪;白雲山下,旌旗招展。由廣東省與香港民運界合作展示的一次大示威,稱為「省港大遊行」,那日,走上廣州街頭的遊行人數達四十多萬。遊行隊伍像潮水一般,淹沒並席捲了廣州的主要大街。行進在這樣的洪流中,我欣慰地感歎:廣州人並非商業動物,他們也渴望民主啊!
  • 時年二十五歲的我,書生氣十足,並不認為自己做錯了甚麼,因而,不僅沒有逃亡,反而前往公安局,與當局「談話」。尚銘記中國古語:好漢做事好漢當。其間,我繼續輔導學生期末考試,有學生問我:「陳老師,你為甚麼不逃跑?聽說吾爾開希都逃到香港了!」我半是幽默半是嚴肅地回答:「祖國的得失,就是我個人的得失。我願意與祖國共進退。」
  • 關押我的監倉,除我之外,還關有其他犯人,有時三個,有時四個。除我之外,他們均非政治犯,而是經濟犯,而且都是出自公安系統的經濟犯,即那些犯下貪污、受賄的公安幹部。他們也是犯人,卻負有監視我的任務。牢中有牢,這是雙重的牢獄。
  • 我心下有數,因為天安門事件成為國際聚焦的大事件,中國政府備受國際壓力,雖然把民運領袖關起來,但是否動用酷刑,他們一時還有所顧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