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光財富無執著 卡內基善惜品格

文:古容
font print 人氣: 28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名人·語錄

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又譯:卡耐基)1835年11月25日生,死於95年前的今天,1919年8月11日。

小童工出身的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 (Andrew Carnegie)賺了世界上最多的錢,又將所賺來的錢捐贈出去。到1911年為止,卡內基捐出他財產的百分之九十,直到他死時,還立下遺囑把剩餘的錢捐出去,而不是留給後代。他把大部分財產都花在他認為值得支持的理想上,包括知識、教育的普以及和世界的和平。了解安德魯·卡內基的一生,可以發現,勤學奮鬥成功的他對品格的珍惜遠遠超過金錢的擁有,他對執迷金錢的醒覺,遠離了品格墮落的陷阱;同時,他惜福感恩而且知恩圖報。

在他33歲的日記中寫著:「對金錢執迷的人,是品格卑賤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賺錢的事業,有一天自己也一定會墮落下去。如果將來我能夠獲得某種程度的財富,會把財富用在社會福利上面。」

他說到做到,當他退休時,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在他死前已經捐助了3億5千多萬美元(以歷年通貨膨脹作調整,當今約值72億美元)。卡內基不把財富傳給自己的後代,臨終前立下遺言,要把剩餘的三千萬美元全部捐出。

他說過:「一個人死的時候如果擁有巨額財富,那就是一種恥辱。」在1900年,他發表的《財富的福音》(The Gospel of Wealth)文中寫道,有錢人應該要利用他們的財富幫助社會朝向更好的發展。

1881年,他捐贈了第一座圖書館,之後的16年內,他興辦圖書館近三千間。在他的年代,一般民眾無法免費使用圖書館,他興建圖書館也為好學的窮人提供一個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途徑。他說,「當你為社區興建圖書館,就像為一個沙漠引進一條水流不竭的溪流」。想必是他的切身感受。好學的卡內基在工廠做工時,曾得到陸軍上校詹姆士·安德森 (James Anderson)允許免費使用他的私人圖書館,這使得他在人生的學習黃金時期獲得了許多知識。後來卡內基在安德森圖書館的原址蓋了圖書館和大會堂,並為安德森立碑。

從童工到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成功有什麼「秘訣」嗎?卡內基勤奮好學,做事一絲不苟。在紡織廠做童工時,他將機器上的梭子認認真真清洗好、裝整齊;在電報局做信差時,他僅花一週時間就熟記全城的街道,並且提前上班,打掃衛生,同時悄悄學習接發電報技術,後來他成了公司第一把罩的優秀電報員。卡內基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立志改變貧困的生活環境,所以非常勤奮努力的工作和學習,「凡事不論大小都認真做好」,「只有將每件小事做好,日後才會有人放心將大事交給你。」真所謂:萬丈高樓從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

名人·小傳

安德魯·卡內基在蘇格蘭出生的家。(攝影:Kilnburn/維基百科)

安德魯·卡內基的一生從一個窮小子成為鋼鐵大王、世界首富、大慈善家,激勵後人萬丈高樓從地起,更提供人們一個堅守品格的標竿。安德魯·卡內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蘇格蘭勞工的家庭裡,3歲時,全家移民到美國定居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13歲時(1948年),在紡織廠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一天工作12小時、工資2角;5年後,18歲時,擔任賓州鐵路公司的督查史考特的私人秘書兼電報員,薪資多出了5倍;24歲時,他成為該公司西部管區主任。30歲時卡內基開始創業,39歲時他與人合夥共同創辦鋼鐵公司,57歲時(1892年)和弟弟合夥的鋼鐵公司,成為名符其實的鋼鐵王國。1901年,卡內基將鋼鐵公司以4億8千萬美金賣給銀行家摩根,成為了當時美國首富。

卡內基相信能夠給予是一種榮耀,富人有回饋社會的義務。去世近百年的今天,慈善家卡內基的影響力持續在世界上發酵;卡內基「富而有德」的慈善行為,引得同時代富人的回應,紛紛效仿。

財富的力量

卡內基為賓州鐵路公司的督查史考特工作時,學到了所有與鐵路工業有關的知識,稍後他也成了督查;史考特也教安德魯如何在股票市場投資。當卡內基收到他的第一份股票紅利支票時,他大喊「這就是會下金蛋的鵝!」這是他第一次收到不需付出勞力的錢,同時,卡內基也學到了讓錢為他工作。
 
卡內基生命的最後20年以慈善事業為核心,自從1901年後,把錢從自己的手中送出去成為卡內基專注的新工作。

1901年,他捐款2500萬美元,在華盛頓創立卡內基協會,致力於科學、文學和美術領域的提昇。1902年,他成立了卡內基協會以資助科學研究計畫,並以捐款一千萬創立教師退休基金。隨後,他在美國的故鄉賓州匹茲堡創立卡內基大學,並在美國及英國等多個地方開辦學校。後來他陸續投入更多捐款,成就了今天的美國明星大學的卡內基美隆大學,也在他出生的故鄉,蘇格蘭,成立了大學教育獎助金。

1903年美國首府華盛頓的卡內基圖書館開張,這是當地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耗資30萬美金,是當時最美的公共建築之一。在美國經濟大蕭條年代,卡內基圖書館被稱為「精神麵包供給線」,這個圖書館歡迎所有族裔的婦女和兒童,這也是當時城裡唯一的允許黑人使用衛生間的公共建築。卡內基圖書館經常總是當地最壯觀的建築,成為社區人們追求知識與夢想的殿堂。

1911年,他以1.5億美元創立「紐約卡內基基金會」,奠定了現代慈善事業的基礎。他創立了卡內基國際和平促進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並在荷蘭海牙興建內有國際法庭的海牙和平宮大樓,成了他崇尚世界和平的標誌。

來自父母的價值激盪與堅守

卡內基的爸爸威爾·卡內基 (Will Carnegie) 在蘇格蘭時是一個織布工,也是英國勞工階級運動的一份子,要為勞工爭取較佳的工作環境。從父親身上,卡內基形成了幫助他人、幫助比自己窮困者的價值觀。父親在51歲時去世,20歲的卡內基就成為家中負擔生計的人。而卡內基的母親告訴他,為了生存,他必須把個人需求放在其他人之前,這是家庭貧窮所導致的結果,尤其在他父親死後。

卡內基的父母之間互相矛盾的價值觀影響卡內基的為人。他對於自己某些致富的方法,感受複雜。不管如何,品格是他堅持的操守,他清楚「對金錢執迷的人,是品格卑賤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賺錢的事業,有一天自己也一定會墮落下去。」因此,他捐獻了自己人生的財富,百年來帶動這世界善的力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6年前的7月1日,七位電子通訊業高人,聚集在拉荷亞(La Jolla)一間不起眼的住宅,正式成立「高通-Qualcomm」,取意「高質量通訊-Quality Communication」。
  • 26年前的7月1日,七位電子通訊業高人,聚集在拉荷亞(La Jolla)一間不起眼的住宅,正式成立「高通-Qualcomm」,取意「高質量通訊-Quality Communication」。高通成立26週年之際,我們採訪了數字電子通訊先鋒,高通創始人,億萬富豪慈善家艾文•雅各布博士(Dr. Irwin Jacobs),聽他講述高通創建史和家庭生活點滴。
  • 神韻,以她獨特的藝術展現和深刻內涵,為全世界的觀眾鋪就走向光明和未來的希望之路。2012年3月7日,這條希望大道再次延伸到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神韻巡迴藝術團在景隆表演藝術中心 (Canno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的終場演出,令全場觀眾震撼。伯特‧博特魯(Bert Bornblum )先生與好友多莉絲‧卡西烏斯(Doris Cassius)女士讀懂了神韻關於生命、命運以及人與神關係這些深刻內涵。
  • (大紀元記者張妮澳洲悉尼編譯報導)以獻身慈善事業而受人尊敬的公眾人物、澳洲報業大亨魯珀特.默多克之母伊麗莎白•默多克,昨日晚在其墨爾本附近家中平靜離世,享年103歲。
  • (大紀元洛杉磯記者站加州橙縣報導)2013年1月19日是神韻巡迴藝術團在大洛杉磯地區演出的第二天。繼首日演出爆滿之後,觀眾熱情持續高漲,眾多名流紛紛前來,精彩的演出令他們由衷讚歎。
  • 4月2日晚,神韻紐約藝術團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會議中心的演出圓滿落幕,演出吸引了捷克社會各界名流。捷克慈善家Jiri Wald先生慕名前來觀賞了今天的演出,他不僅讚歎神韻晚會高超的藝術水平,也高度讚譽晚會的精神價值,並將神韻比喻為「到天堂的神奇之旅」,觀賞神韻「是一種非常偉大的經歷」。
  •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黃埔路陸軍總司令部前進指揮所舉行。何應欽將蔣中正第一號命令交參謀長轉送岡村寧次,岡材寧次再於受領證上籤字蓋章。從此結束了長達八年的艱苦抗戰。1943年,宋美齡出訪美國加促了日本投降。
  • (shown) 一九五八年, 反共小說《齊瓦哥醫生》的作者,極富有人道精神的巴斯特納克獲得諾貝爾文學。從巴斯特納克的成長環境,可以瞭解到巴氏在思想上繼承托爾斯泰的人道主義的衣缽並非偶然。 巴斯特納克七十年的生命行程,跨越了沙俄時代和蘇俄時代。對於苦難中的俄國兩個時代的暴君之殘忍與惡毒,他太熟識、太清楚了。在被迫害二十餘年的緘默中,他觀察、思考、孕育、創作,完成了不朽之作《齊瓦哥醫生》,以「日常現象來解釋真理」(巴氏之語),在真理面前為俄國人民的曠古未有的苦難,做了公正的見證;在全人類面前,向歷史提出對共產主義和赤色暴君的嚴正控詞。他於逝世前一年,1959年, 鄭重向世界宣布:「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也不是共產黨人。我是一個信仰神的人。」他始終堅信:「既使是未被武裝的真理,亦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善良的精神,戰勝邪惡醜行的日子將會到來。」 本文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臺灣學者文章,《黃花崗雜誌》重新打字發表,本報轉載。
  • (shown) 一九五八年, 反共小說《齊瓦哥醫生》的作者,極富有人道精神的巴斯特納克獲得諾貝爾文學。從巴斯特納克的成長環境,可以瞭解到巴氏在思想上繼承托爾斯泰的人道主義的衣缽並非偶然。 巴斯特納克七十年的生命行程,跨越了沙俄時代和蘇俄時代。對於苦難中的俄國兩個時代的暴君之殘忍與惡毒,他太熟識、太清楚了。在被迫害二十餘年的緘默中,他觀察、思考、孕育、創作,完成了不朽之作《齊瓦哥醫生》,以「日常現象來解釋真理」(巴氏之語),在真理面前為俄國人民的曠古未有的苦難,做了公正的見證;在全人類面前,向歷史提出對共產主義和赤色暴君的嚴正控詞。他於逝世前一年,1959年, 鄭重向世界宣布:「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也不是共產黨人。我是一個信仰神的人。」 本文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臺灣學者文章,《黃花崗雜誌》重新打字發表,本報轉載。
  • (shown) 一九五八年, 反共小說《齊瓦哥醫生》的作者,極富有人道精神的巴斯特納克獲得諾貝爾文學。從巴斯特納克的成長環境,可以瞭解到巴氏在思想上繼承托爾斯泰的人道主義的衣缽並非偶然。 巴斯特納克七十年的生命行程,跨越了沙俄時代和蘇俄時代。對於苦難中的俄國兩個時代的暴君之殘忍與惡毒,他太熟識、太清楚了。在被迫害二十餘年的緘默中,他觀察、思考、孕育、創作,完成了不朽之作《齊瓦哥醫生》,以「日常現象來解釋真理」(巴氏之語),在真理面前為俄國人民的曠古未有的苦難,做了公正的見證;在全人類面前,向歷史提出對共產主義和赤色暴君的嚴正控詞。他於逝世前一年,1959年, 鄭重向世界宣布:「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也不是共產黨人。我是一個信仰神的人。」他始終堅信:「既使是未被武裝的真理,亦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善良的精神,戰勝邪惡醜行的日子將會到來。」 本文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臺灣學者文章,《黃花崗雜誌》重新打字發表,本報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