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攸縣

座標27°00′03″N 113°20′40″E / 27.00083°N 113.34444°E / 27.00083; 113.34444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7°00′03″N 113°20′40″E / 27.00083°N 113.34444°E / 27.00083; 113.34444

攸縣
坐標:27°00′51.8″N 113°23′49.6″E / 27.014389°N 113.397111°E / 27.014389; 113.397111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湖南省株洲市
設立公元前202年[1]
政府駐地春聯街道
政府
 • 縣委書記康月林
面積
 • 2,648.66 平方公里(1,022.65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2]
 • 常住630,427人
 • 密度238人/平方公里(616人/平方英里)
 • 縣城(2013)22.87萬
 • 城鎮358,748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412300
電話區號0731
行政區劃代碼430223
國內生產毛額(2015)¥3,410,141萬[3]
網站www.hnyx.gov.cn

ㄧㄡ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株洲市下轄一個。位於湖南省東部與江西省交界處,面積2648平方公里[4]。縣人民政府駐春聯街道

歷史

[編輯]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長沙國,攸縣、容陵均屬長沙國,攸縣之名始見於史籍。陰山縣屬桂陽郡元光六年(前129年),封長沙定王子劉福為容陵侯;元朔四年(前125年)封長沙定王子劉則為攸輿候。

東漢,攸縣、容陵均屬荊州長沙郡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攻取長沙郡,攸縣、容陵皆屬吳,吳將容陵縣改為陰山縣。太平三年(258年),分長沙東部都尉立湘東郡(郡治在今衡陽),陰山改屬湘東郡。

南朝齊,攸縣、陰山均屬湘東郡陳朝,攸縣改名攸水縣。

隋初,攸水、陰山、茶陵、建寧(今株洲)四縣併入湘潭縣,屬衡山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廢湘潭縣,置南雲州。攸水縣分置為安樂、新興兩縣,與陰山縣、建寧、茶陵均屬南雲州,州治設攸水縣治,貞觀元年(627年)廢南雲州,將攸五縣合併為攸縣,屬衡州衡陽郡。武后聖歷元年(698年),分出攸縣所轄茶陵舊地,復置茶陵縣。

五代後梁後唐後晉三代,攸縣均屬潭州。此時縣治由羅家坪遷至洣水北岸。後漢乾祐元年(948年),攸縣改屬衡州。

宋朝,攸縣屬潭州長沙郡。

元初攸縣以民至萬戶升為州,稱攸州,屬天臨路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攸州為攸縣,屬長沙府

清朝攸縣屬長沙府。

民國三年(1914年)廢府設道,攸縣屬湘江道。民國11年(1922年)廢道,縣直接屬省。民國27年(1938年)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攸縣屬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衡陽,後遷耒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攸縣屬衡陽專區;1952年改屬湘潭專區(專區後來改成地區)。1983年7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攸縣改屬株洲市

人口

[編輯]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攸縣常住人口630427人。[5]

總人口819,845人(2015年),其中:女性405616人,男性414229人。人口出生率12.98‰,死亡率5.21‰,自然增長率為7.77 ‰。[3]

地理

[編輯]

東部與江西蓮花縣萍鄉市轄區直接相連,南部與茶陵縣安仁縣交界,西部和衡東縣株洲縣接壤,北部和醴陵市相連。

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峰太和仙洣水及其支流攸水清江為主要河流,最大湖泊(水庫)為酒埠江水庫

行政區劃

[編輯]

攸縣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13個[6]

聯星街道、​江橋街道、​春聯街道、​譚橋街道、​酒埠江鎮、​桃水鎮、​網嶺鎮、​淥田鎮、​石羊塘鎮、​黃豐橋鎮、​鸞山鎮、​丫江橋鎮、​皇圖嶺鎮、​新市鎮、​菜花坪鎮、​蓮塘坳鎮、​寧家坪鎮和攸縣工業園。

政治

[編輯]

現任領導

[編輯]
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攸縣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攸縣人民政府

縣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攸縣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攸縣委員會

主席
姓名 李鵬程 武挪強 吳愛清 文毅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南省汝陽縣 攸縣 攸縣
出生日期 1983年10月(41歲) 1963年7月(61歲)
就任日期 2021年6月 (2021-06) 2021年11月10日 (2021-11-10) 2020年5月 (2020-05) 2021年11月11日 (2021-11-11)

交通

[編輯]

縣域經濟

[編輯]

綜合

[編輯]

攸縣歷來是湘東之糧倉。也是一座年輕的工業城市。全縣已形成採掘、冶金、電力、機械、建材建築、化學、食品、造紙、陶瓷、煙花、紡織、服裝、製藥、製鞋等20多個工業門類。其中煤炭、建材建築、化工已成為三大支柱產業。

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達到313.5億元,增長10.4%;完成財政總收入25.25億元,增長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200億元,達到233.8億元,增長22.4%;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1億元,增長12.7%。縣域綜合實力連續9年穩居全省十強,全國排名第140位。[7]

農業和農業經濟

[編輯]

2010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27億元。其中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比例為45.5:7:40:2.9:4.6。糧食播種面積7.1萬公頃;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1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5萬公頃。糧食50.6萬噸,油料0.1萬噸,茶葉3噸,水果0.1萬噸,蔬菜61.63萬噸肉類9.1萬噸,水產品1.7萬噸,出欄生豬118882萬頭,出欄牛19989萬頭,出欄羊46555萬頭,出籠家禽527萬羽,禽蛋產量1.24萬噸。有農業龍頭企業22家,其中省級4家,市級7家。全縣有農民專業合作社72家,其中被列為省級規範化作業推進項目2個,專業合作由農業生產加工向農業服務拓展。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69.1萬千瓦;農村用電總量2.6億千瓦時。道路通汽車率100%;自來水通水率32%,解決安全飲水27609人。

文化教育

[編輯]

2010年,攸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80個,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群眾藝術館各一所,綜合檔案館一所,館藏檔案10萬餘冊。有廣播電台、電視台各1座,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9%,有線電視模擬6套、數位電視72套節目,有線電視用戶9.5萬戶;有電影院2所,全年放映電影6300場。全縣有體育場館185座,運動場184個,游泳池1個,各種訓練房13所;全年共開展全民健身項目16個,參加人數21萬人。有農村文化服務點20個,舉辦大型文藝活動30餘場次,劇團演出251場。在、組完善了100個「鄉村大舞台」功能設施配套建設,建立了42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示範村和148家農家書屋。

教育

[編輯]

南朝齊時期,攸縣即有光石山書院,系中國最早的民間書院。明清時期在攸縣則盛行族祠辦學,其中人口比較多的姓氏多設有族塾。規模較大的有高梘丁氏義塾、湖廠陳氏義塾、漕泊洪氏義塾、新市易氏義塾等。

光緒三十三年(1907),龍紱瑞兄弟在明德中學設立攸縣速成師範班,先後招收攸縣學生3個班,培訓小學師資165人。

1917年,陳步逸在攸縣首辦湖南省清華職業學校,是湖南省最早的一所女子職業學校,27年中培養職業人才2000餘人。湖南省教育廳為此頒發一等嘉禾銀質勳章。[8]

2015年末,攸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55所。教職工人數5825人,其中專任教師4495人。在校學生77922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學生9760人、職高在校學生數1801人、初中在校學生20271人、小學在校學生46090人。幼兒園達到140所。全年普通中學共輸送本、專科生3772人[3]

社會保障

[編輯]

2015年年末已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4.35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33萬人,新農合參保人數為67.05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為100%,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為100%[3]

風景名勝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攸縣誌(1986—2010)概述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6-08.
  2.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3. ^ 3.0 3.1 3.2 3.3 攸縣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8-06.
  4. ^ 攸縣概況(2013)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1-20.
  5. ^ 中國: 湖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3). 
  6. ^ 2023年攸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7. ^ 縣十六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龔紅果作《政府工作報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攸縣新聞網,2015-02-03。
  8. ^ 书院卷——步逸职校. 攸縣人民政府. 2014-06-13. [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