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寂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寂护
圆寂西藏
国籍天竺
著名成就中观瑜珈行派
宗派中观派
头衔桑耶寺住持
驻锡于那烂陀寺桑耶寺
师承清辨
徒弟与学生莲花戒
师子贤
赤松德赞
预试七人
著作中观庄严论

寂护梵语शान्तरक्षितŚāntarakṣita,725年-788年[1]),又译为静命禅怛罗乞答。藏族人称之为希瓦措藏语ཞི་བ་ཚོ威利转写zhi ba tsho)。八世纪印度佛教显教僧侣,那烂陀学者,西藏佛教人士。将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建立了最初的藏传佛教僧团,是西藏前弘期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与莲花生赤松德赞,合称师君三尊

他也是瑜伽行中观学派的主要建立者。主要的弟子为莲花戒

生平

[编辑]

寂护出身孟加拉地区的王族(有人说奥里萨),在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后师从中观派清辨大师,是著名的那烂陀寺佛教学者。但是他在见解上与其师清辨不同,主张综合瑜伽行唯识学派与中观学派的观点,建立了随瑜伽行中观派

入藏

[编辑]

寂护大师受到藏王赤松德赞的邀请,自尼泊尔至西藏地区传法。公元794年接受七位西藏贵族的请求,授予他们出家戒成立僧团,史称“预试七人”或“七觉士”〈Sad mi bdun〉,是藏传佛教僧团的开始。这也是西藏僧团戒律为说一切有部不是大众部的原因。

迎请莲师入藏

[编辑]

寂护大师在西藏的传法活动,引起了西藏旧有贵族与苯教支持者的不满,借口当时发生的严重冰雹瘟疫、雷击等灾害,认为这是因为寂护大师传入佛教,触怒了当地神明所致。藏王受到极大的压力,只能让寂护大师返回尼泊尔。寂护大师建议藏王至乌仗那地区邀精通密法的莲华生大师入藏。莲华生大师入藏之后,展现极大的神通力量,降伏了当地的神灵与苯教修行者,并且为桑耶寺洒净,让它能够顺利的开始动工。藏王再度邀请寂护大师返藏。寂护大师返藏之后,与苯教支持者展开了数次大型的辩论,辩破了他们的各项论点,佛教信仰在寂护大师与莲华生大师协力合作之下,开始流行于西藏地区。并合之建立桑耶寺

树立法幢

[编辑]

寂护大师以桑耶寺为基地,传播佛教。他见到当时西藏地区僧侣的学养不足,对佛教又有许多误解,建议藏王派人至印度那烂陀寺求学,学习梵文,并将佛教经典译成藏文。他在桑耶寺住持了十三年,最后在西藏入灭。

随着佛教信仰的流行,藏传僧侣内部也发生了教义之争。其中一派的领导者,是来自汉地的摩诃衍。摩诃衍和尚教授禅宗荷泽派的思想,强调不作意、顿悟成佛。但是寂护大师门下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遵守寂护大师所教授的教法,认为修学应有次第,强调观行,以智慧分别力渐修而至成佛。

为了解决纷争,藏王举行了一次大型的辩经大会,邀请寂护大师的弟子莲花戒论师代表,与摩诃衍那门下进行辩论,最后由莲花戒论师胜出。藏王下令驱逐摩诃衍大师及其门下,不允许他们继续在西藏传教,同时宣布此后西藏佛教须以寂护大师所教授的内容为准[2]

思想及影响

[编辑]

寂护虽然师从清辨大师,但是他的思想与清辨有所不同。清辨的思想接近于说一切有部经量部,被后世称为顺经部行中观派。而寂护大师与其弟子莲花戒大师受到唯识思想的影响,将瑜伽行唯识学派融入中观思想之中,建立了随瑜伽行中观派

寂护大师的另一位弟子师子贤,根据解脱军所传的《现观庄严论》,为它作了四部注释书,是《现观庄严论》的重要注解者。

著作

[编辑]

寂护大师著有《中观庄严论》Madhyamakālaṃkāra,又自作注解,后来成为藏传佛教的根本五大论之一。他又注解《二论分别论》作《二谛分别释》,以宣扬中观教法。

注释

[编辑]
  1. ^ stanford.edu: Śāntarakṣita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土观宗教源流》:“关于前弘期的正见,初藏王赤松德赞时,曾首次向全藏宣布法律:凡诸见行,皆应依从静命堪布传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