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龍騎兵行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龍騎兵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龍騎兵行動戰役示意圖
日期1944年8月15日-9月14日
地點
法國南部
結果 盟軍勝利
參戰方
法國 法國
 美國
 加拿大[1]
 英國
納粹德國 德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美國 雅各布·L·德弗斯
法國 讓·D·L·德·塔西尼
美國 亞歷山大·帕奇
法國 埃德加·拉米納特英語Edgard de Larminat
法國 約瑟夫·蒙薩貝爾英語Joseph de Goislard de Monsabert
美國 盧西恩·特拉斯科特
納粹德國 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
兵力
法國:230,000人[2]
美國:120,000人
85,000人—100,000人在登陸區域
285,000人—300,000人在法國南部
傷亡與損失
9,800人傷亡 7,000人陣亡
20,000受傷
131,250被俘[3][4][5]

龍騎兵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於1944年8月15日在法國南部的入侵行動,也稱普羅旺斯登陸。入侵是主要由法國第1軍團美國第7軍團部隊組成的後續部隊發起的兩棲攻擊[6],是一次龐大而複雜的軍事行動,由兩棲和空降部隊成功執行[7]

背景

[編輯]

在策劃階段,該行動之代號為「鐵砧」行動,以作為大錘行動的補充,這是當時入侵諾曼底的代號,隨後這兩個計劃被重新命名,後者成為大君主行動,前者則改名為「龍騎兵」行動。一個杜撰的故事,聲稱該名稱是由溫斯頓·丘吉爾提出,他是反對該計劃,並聲稱已「用於殘害」到接受它[8],然而實際上此次行動的代號來自於入侵地區附近一座名為德拉吉尼昂的城市。

丘吉爾認為「龍騎兵行動」浪費資源,將其投入到入侵石油生產地區的巴爾幹,然後可能向其他東歐國家推進,除了進一步限制了德國獲得急需的石油外,它也可以使西方國家通過解放被德軍佔領的地區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和平時期有更好的定位及防範蘇聯紅軍

該計劃原來的設想是1支由法軍和美軍組成的隊攻佔土倫和後來的馬賽,隨後的修訂包括聖特羅佩。該計劃在1944年終於進行了修訂,但是與英國軍事人員之間發生衝突:他們反對該登陸行動,認為部隊和裝備應保留在意大利或派往當地,而美國軍事人員則贊成攻擊,這是一個更大的英美的戰略分歧之一部分。

在1944年6月的諾曼地登陸後很明顯的盟軍必須在法國沿岸取得更多的港口設施,盟軍在歐洲戰場的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將軍屬意位於南法的馬賽港作為此一策略的目標,然而在他滿意諾曼地登陸的戰果之前,他對於"龍騎兵行動"仍未有定論。因為兩件事件而天枰傾向贊成「龍騎兵行動」:羅馬最終在6月初陷落,再加上成功的眼鏡蛇行動,從諾曼底口袋取得突破,在7月底「龍騎兵行動」的D日定為1944年8月15日,短時間內給予最後批准。

美國第6集團軍也被稱為南方集團軍和龍騎兵部隊,由雅各布·L·德弗斯中將指揮,在科西嘉島組建及由1944年8月1日起積極活動合併法國和美國的部隊以策劃正計劃在法國南部入侵的龍騎兵行動。起初該集團軍是從屬於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部(盟軍總部),由亨利·梅特蘭·威爾遜爵士指揮,他亦是地中海戰區最高司令。入侵後的一個月指揮權轉交給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部,由美國將軍德懷特·艾森豪指揮,也是西線的盟軍最高司令,第88特混艦隊也於8月積極活動以支援登陸行動。

登陸

[編輯]

攻擊部隊的由隸屬美國第6軍團的3個美軍師組成,加上增援的法軍第5裝甲師,所有部隊由盧西恩·特拉斯科特指揮。其中第3步兵師在阿爾法海灘(卡瓦萊爾濱海)登陸,第45步兵師在三角洲海灘中心(聖特羅佩)登陸和第36步兵師在駱駝海灘右邊(聖拉斐爾)登陸。美軍第93後勤醫療隊聖馬克西姆登陸。在第格雷主要進攻方向的西翼,一大批法國突擊隊降落摧毀德軍炮兵掩體(羅密歐行動)。這些人員由降落在兩翼的其他法軍突擊隊提供支援,和橄欖行動,由樂呂克地區的第1空降特遣隊實施:英軍第2傘兵旅、美軍第517傘兵團級戰鬥隊和隸屬第509傘兵營的美軍混合傘降/滑翔機團級戰鬥隊、在滑翔機部署的第550空降步兵營、第1營及第551傘兵營白鴿行動)。第1特別服務隊攻佔了兩個小島以保護灘頭陣地(錫特卡行動)。 線性行動是一個行騙計劃,以保護主要的入侵,包括是第887滑翔機空降工程兵,該連有區別的是唯一的空降航空工程兵單位師在歐洲戰區執行訓練任務的-利用作戰裝備進行滑翔降落作戰。

龍騎兵登陸行動

提供海軍炮火的盟軍船隻,包括法國戰艦「洛林號」、英國戰艦「拉米伊號」和美國戰艦「德克薩斯號」「內華達號」「阿肯色號」和50多艘巡洋艦和驅逐艦支援登陸行動 ,7艘盟軍護航航空母艦以及以科西嘉島為基地的陸基戰鬥機,將提供空中掩護。

在行動的第1天共有超過94,000名士兵和11,000輛車輛登陸,當時有不少德軍因霸王行動而轉移至法國北部應付盟軍之主要攻勢及由愛倫·貝克上校領導的戰略勤務局 (OSS)協調之法國抵抗運動戰士的行動,有助於迫使剩餘的德軍在登陸前從灘頭陣地後撤。因此盟軍沒有遇到什麼大的抵抗因為德軍已撤向內陸。這次入侵很快就取得勝利,24小時內深入內陸20英里,引發了抵抗運動戰士在巴黎進行大起義。

後續編成之部隊包括美國第6軍美國第7軍團法國B軍團(後改名為「法國第1軍團」)和第1軍第2軍以及第51後勤醫療隊[9]

結果

[編輯]
在法國聖特羅佩的海灘上修建的盟軍登陸部隊紀念碑

在登陸點,盟軍遭遇較強的抵抗,同時由於低估了運輸需求,令部隊中的燃料供不應求。登陸之後,盟軍快速挺進,但相較於德軍的抵抗,缺乏足夠油料補給為盟軍造成更多困阻。在8月26~28日間,大部德軍得以撤退。28日,法軍解放馬賽俘獲11,000名德軍,29日,盟軍佔領蒙特利馬爾,俘獲8,000名德軍。是次行動共俘虜第19軍團57000人。

參加「龍騎兵」行動之部隊在9月中旬於第戎附近與參加霸王行動向南推進的盟軍會師。

「龍騎兵」行動最大的效益是能使用馬賽的港口設施。盟軍在眼鏡蛇行動和「龍騎兵」行動後的快速推進在1944年9月已放緩到幾乎陷於停頓,由於缺乏關鍵的補給品,成千上萬噸的物資被分流到法國西北部,以彌補在歐洲北部不足的港口設施及陸路運輸。馬賽和法國南部的鐵路被恢復投入服務,雖然馬賽的港口設施及鐵路幹線受到嚴重破壞。它們成為盟軍挺進德國的一條重要的供應線,提供盟軍約33%的軍需品。

參見

[編輯]

馬賽戰役

附錄

[編輯]
  1. ^ 有相當數量的加拿大人也參加了該軍事行動,他們作為美國和加拿大的第1特別服務隊(又名「魔鬼的旅」)的成員在法國南部漂浮和戰鬥。
  2. ^ 法國國防部. Opération « Anvil-Dragon » en détail. 法國國防部. [2022-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30) (法語). 
  3. ^ Vogel (1983),第604–605頁.
  4. ^ Zaloga (2009),第88頁.
  5. ^ Clarke & Smith (1993),第197頁.
  6. ^ Zaloga, Steven J: Operation Dragoon 1944 France's other D-Day, page 13. Osprey Publishing Ltd, 2009.
  7. ^ Zaloga, Steven J: Operation Dragoon 1944 France's other D-Day, page 5. Osprey Publishing Ltd, 2009.
  8. ^ E. M. Flanagan Jr. Airborne. Ballantine Books. 2003. ISBN 0891416889. OCLC 49327051. 
  9. ^ 51st Evacuation Hospital Unit History. [2021-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8). 

書誌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