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渠縣
历史沿革
[编辑]宕渠县建置时间,历代史料多作西汉初年[2][3],但近年出土的里耶秦简[註 1]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表明有较大可能在战国末年或秦朝时已置宕渠县[4]:68。一说县名由来于“石过水为宕,水所蓄为渠”[5][6],县内有宕渠山(今大青山)[7]、宕渠河(今流江河)[8][3]。隶巴郡[9][4]:449,辖境包括今达州、巴中等地,县治在今渠县县城东北约七十余里的宕渠故城(今渠县土溪镇)[10]。两汉之交时属公孙述政权[4]:1044。
东汉时仍属巴郡。建武十八年(42年),蜀郡守将史歆谋反,向各郡县发檄文,宕渠人杨伟等起兵响应,史歆被吳漢率军诛杀后杨伟等人惶恐军散[11]。和帝年间,分宕渠县东部、北部分别置宣汉(在今达州市通川区)、汉昌(在今巴中市巴州区)二县[3]。初平六年(195年),巴郡一分为三,宕渠县隶属于新的巴郡;建安六年(201年),巴郡改为巴西郡[12][註 2];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析置宕渠郡,领宕渠、宣漢、漢昌三县,不久后废弃,宕渠县仍属巴西郡[13][4]:911-920。
蜀汉延熙年间复置宕渠郡,宕渠县属之,九年后宕渠郡再次撤销,宕渠县复属巴西郡[14][15]:456-457。西晋初年宕渠县仍属巴西郡[16][註 3]。永兴元年(304年),成汉再次分巴西郡置宕渠郡,辖宕渠、漢昌、宣漢三縣[18]:144-145[註 4]。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平蜀后,复属东晋梁州宕渠郡[15]:865。宁康元年(373年)为前秦所夺,太元八年(383年)东晋收复。义熙元年(405年)为谯蜀所占,义熙九年(413年)东晋收复[3]。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宕渠郡划益州,疑似改为南宕渠郡[17][15]:994。宋末前郡县俱废[15]:999。
名人
[编辑]后续
[编辑]南朝宋于北巴西郡安汉县(今南充市区)侨置南宕渠郡。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于今渠县附近置北宕渠郡;大同三年(537年)置渠州[15]:1314;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北宕渠郡为流江郡,置流江县,为渠州、流江郡治。隋开皇三年废郡,由渠州辖流江县;大業三年(607年)改渠州为宕渠郡[22]。唐武德元年(618年)将宕渠郡改回渠州,天宝元年(742年)渠州改为潾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渠州。五代十国、宋朝时流江县一直为渠州治,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并入渠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渠州为渠县,隶广安州[3]。民国2年(1913年)废府置县后,渠县先后隶属东川道、第十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渠县属川东行署区大竹专区、四川省达县专区、达县地区、达川地区,1999年后属地级达州市[23]。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维基文库, 1.
長老言:「宕渠蓋為故賨國。今有賨城、盧城。」
- ^ 樂史. 太平寰宇記·山南西道六. 维基文库, 138.
渠州鄰山郡今流江縣……秦惠文帝遣張儀司馬錯伐巴蜀滅之因置巴郡漢初置宕渠縣屬巴郡今即流江縣
- ^ 3.0 3.1 3.2 3.3 3.4 杨维中等. 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62 民国渠县志.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ISBN 7-80523-478-7.
- ^ 4.0 4.1 4.2 4.3 4.4 4.5 周振鹤; 李晓杰; 张莉.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 2.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967-0.
- ^ 曹學佺. 蜀中廣記·蜀郡縣古今通釋第四. 维基文库, 54.
渠縣漢宕渠縣也石過水為宕水所居為渠
- ^ 雷映松. 古宕渠大地战乱. 四川省情网. 2019-12-11 [2022-08-14].
- ^ 樂史. 太平寰宇記·山南西道六. 维基文库, 138.
宕渠山一名大青山在縣東五十八里蜀都賦曰外負銅梁於宕渠
- ^ 樂史. 太平寰宇記·山南西道六. 维基文库, 138.
宕渠水一名渝水在縣東二里
- ^ 班固. 汉书·地理志. 维基文库, 28上.
巴郡,戶十五萬八千六百四十三,口七十萬八千一百四十八。縣十一:江州,臨江,枳,閬中,墊江,朐忍,安漢,宕渠,魚復,充國,涪陵。
- ^ 樂史. 太平寰宇記·山南西道六. 维基文库, 138.
漢初置宕渠縣屬巴郡今即流江縣東北七十里宕渠故城是也其城後漢車騎將軍馮緄増修俗名車騎城
- ^ 范曄. 后汉书·吳蓋陳臧列傳. 维基文库, 18.
十八年,蜀郡守將史歆反於成都,自稱大司馬,攻太守張穆,穆逾城走廣都,歆遂移檄郡縣,而宕渠楊偉、朐忍徐容等,起兵各數千人以應之。帝以歆昔為岑彭護軍,曉習兵事,故遣漢率劉尚及太中大夫臧宮將萬餘人討之。漢入武都,乃發廣漢、巴、蜀三郡兵圍成都,百餘日城破,誅歆等。漢乃乘桴沿江下巴郡,楊偉、徐容等惶恐解散,漢誅其渠帥二百餘人,徙其黨與數百家於南郡、長沙而還
- ^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维基文库, 1.
獻帝初平【元】〔六〕年,舊本皆作「初平元年」。劉昭《郡國志》注引譙周《巴記》作「初平六年」。茲據改。初平元年劉焉初入蜀。五年,焉卒,子璋為牧,乃得分郡。初平五年改元興平。淺人以為初平無六年,妄以為是元字譌而改之也。蓋蜀亂道閉,頒朔不至,蜀人猶奉初平年號。六年,即興平二年也。征東中郎將安漢趙穎卷五作趙韙。《三國志》、《後漢書》並同。然舊刻各本於此皆作穎。當時人有改名習,後史每並存之。本書多見。建議分巴為二郡。穎欲得巴舊名,故白《函海》本小注云:「惠校改曰,非是。劉本作曰。」益州牧劉璋,以墊江以上為巴郡,江南龐羲為太守,治安漢。此下有脫。脫江州以東郡名與治所。然亦可省。茲但補兩字。〔璋更〕以江州至臨江為永寧郡,朐忍至魚復為固陵郡,巴遂分矣。
建安六年,魚復蹇胤宋本避太祖諱缺筆,明本均作㣧。清各本又避諱作允。或亦缺筆。白璋,爭巴名。璋乃改永寧為巴郡,以固陵為巴東,徙當作改。羲為巴西太守。是為三巴。 - ^ 房玄齡. 晋书·地理志 上. 维基文库, 14.
割巴郡之宕渠、宣漢、漢昌三縣置宕渠郡,尋省,以縣並屬巴西郡
- ^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维基文库, 1.
宕渠郡,【延熙中】〔蜀先主〕置。以廣漢王士為太守。郡建九年省。〔延熙中復置。尋又省〕
-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周振鹤; 胡阿翔; 孔祥军; 徐成.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2.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680-8.
- ^ 房玄齡. 晋书·地理志 上. 维基文库, 14.
巴西郡蜀置。統縣九,戶一萬二千。……宕渠……
- ^ 17.0 17.1 沈約. 宋書·州郡四. 维基文库, 38.
南宕渠太守,徐志本南中民,蜀立。起居注,本屬梁州,元嘉十六年度。永初郡國梁州有宕渠郡,領縣三,與此同,而無「南」字。何同。若此郡元嘉十六年度益,則何志應在益部,不詳。領縣三。戶五百四,口三千一百二十七。宕渠令,二漢、晉太康地志屬巴郡。
- ^ 周振鹤; 牟发松; 毋有江; 魏俊杰.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2.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 ISBN 978-7-309-12968-7.
- ^ 房玄齡. 晋书·地理志 上. 维基文库, 14.
惠帝復分巴西置宕渠郡,統宕渠、漢昌、宣漢三縣,并以新城、魏興、上庸合四郡以屬梁州。尋而梁州郡縣沒于李特,永嘉中又分屬楊茂搜,其晉人流寓於梁益者,仍於二州立南北二陰平郡。
- ^ 范曄. 后汉书·第五鍾離宋寒列傳. 维基文库, 41.
第五倫……數歲,拜為宕渠令
- ^ 范曄. 后汉书·張法滕馮度楊列傳. 维基文库, 38.
馮緄字鴻卿,巴郡宕渠人也
- ^ 樂史. 太平寰宇記·山南西道六. 维基文库, 138.
普通三年又於漢宕渠縣西南七十里置北宕渠郡即今州是也大同三年於郡理置渠州後魏文帝十三年其地内屬仍舊為渠州領北宕渠郡至後周武成元年改北宕渠郡為流江郡理流江縣隋開皇三年罷郡所領屬渠州大業三年罷州復為宕渠郡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9年第34号 (PDF). 中国政府网. 1999-11-03 [2022-08-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