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玻璃的最早记载,来源于3千多年前。某一天,在地中海东海岸,一批商人停船靠岸。水手们将船上装载的石块搬到海滩上支锅生火做饭,吃完饭后人们惊奇地发现,锅下面出现了很多亮晶晶的东西。原来,在火焰高温作用下,含硝酸盐成分的石块与沙滩上的石英砂产生了化学反应,就这样,玻璃在无意间诞生了。在玻璃上涂上颜色,或在高温加工过程中掺入不同金属,就会做出不同颜色的彩色玻璃。
这些用在教堂里的彩色玻璃,有的是直接安装在建筑上开出的各种小孔洞中,有的是由小块彩色玻璃镶嵌在金属框内,再组成较大尺寸的玻璃窗,有的则是用大片的彩色玻璃直接做成一扇窗户。玻璃上的图案,有圣经人物、宗教故事、圣经文字和箴言,也有教会传说、世俗生活、自然景象,还有宗教寓意的装饰纹样等。
教堂中使用彩色玻璃,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阳光在白天透过彩色玻璃射入教堂,耀眼夺目、色彩缤纷,能形成跟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空间光影效果,营造出绚烂而神秘的氛围。另一方面,在彩色玻璃窗上绘制以《圣经》为内容的圣像、故事,可以帮助穷人和文盲(当时大多数的人都不识字),通过图像了解圣经故事。另外,一直到中世纪(15世纪),玻璃窗都被认为是奢侈品,它也只能用在当时最重要的建筑即宗教建筑当中,凸显了宗教场所的重要意义。
彩色玻璃在建筑中作为窗户的历史,和西方教堂建筑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6-10世纪的罗马式教堂建筑(Romanesque)里,开的窗洞都比较小,窗洞中的彩色玻璃上,主要是绘制一些圣经中人物的单个肖像(圣像),色彩普遍比较鲜艳。从10世纪开始,尤其到了11世纪,彩色玻璃在教堂里的使用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比较大的窗洞。平板玻璃技术的出现,使得一片片彩色玻璃镶嵌在金属框中,做成了大尺寸的彩色玻璃窗,这样就能够比较细致地描绘圣经人物。到了12世纪,教堂的窗户变得更大,讲述圣经故事的窗户也出现了。
13-15世纪,在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建筑兴盛时期(Gothic),彩色玻璃窗在建造工艺和艺术效果两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哥特教堂的结构,由原来罗马式教堂厚重的砖石承重体系,变成了比较纤细的结构,这样,墙面就多出了很多地方需要用窗户来填充。因此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窗也越来越大,内容和主题也越来越复杂。工匠们受马赛克的启发,用镶嵌的方法,拼出面积很大的窗户。他们先用铁棂把窗子分成不大的格子,再用柔软的铅条在格子里盘成图画,彩色玻璃就镶在铅条之间。
巴黎Ste-Chapelle教堂,除了护墙板、结构支撑体外,其余几乎全是彩色玻璃。
到15世纪,玻璃可以做得更大了,工匠们就不再作镶嵌,而是在大玻璃上用新发明的银染方法直接绘画。另外,哥特教堂还发明了取代了墙体的花式窗格,如巴黎圣母院正立面上的玫瑰花窗,在建筑立面上非常醒目。随着哥特建筑对光线和精神追求的不断加深,玻璃窗也变得越来越大,最高可达48米。
哥特式教堂几乎没有墙面,侧廊窗户的面积很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是最适宜装饰的地方。当时的建筑师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玫瑰窗(Therose window)也称玫瑰花窗,为哥特式建筑的特色之一,指中世纪教堂正门上方的大圆形窗,内呈放射状,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因为玫瑰花形而得名。
巴黎圣母院,外部花窗。
内部玫瑰窗、柳叶窗。
圣母院北侧的大玫瑰窗中心画面,是怀抱圣婴的圣母,外围簇拥着16位先知。
这些色彩绚丽的玻璃彩绘,不但令观者赏心悦目,更起着教化人心的作用。艺术家们运用最光鲜的色彩向教堂内的芸芸众生讲述圣经中从创世记到末日审判的救赎故事。在那个文学还没有被广泛传播的时期,这种方式向有信仰的人们直观展示了他们听说的故事。教徒们可以通过窗户上的那一幅幅画面,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耶稣的救赎,深深地沉浸在沉思冥想之中。这些玻璃窗同时也向没有信仰的人们展现了神的力量的伟大,让他们在视觉感官的冲击下,感受灵魂的救赎,天国的美好。
今天,法国的彩色玻璃艺术仍然是法国艺术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许多当代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也使这一传统在不断演变中焕发了新生。法国彩色玻璃艺术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精髓,也必将流传后世,继续起着善化人心的作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