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林彪當年謀求國家主席的真實原因(圖)

發表:2016-06-15 09: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中共「九大」設立國家主席的問題上,林彪再次得罪了毛澤東。(網路圖片)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1970年的廬山會議上毛澤東和林彪矛盾公開化,在中共「九大」設立國家主席的問題上,林彪再次得罪了毛澤東。大陸學者著書稱,文革中周恩來、江青勢力太大,林彪想藉國家主席之名對付周恩來、江青,這是林彪當年謀求國家主席的真實原因。

2000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單少傑約50多萬字的《毛澤東執政春秋》一書在香港出版。近日,該書中關於當年林彪為什麼要設國家主席的相關內容網路熱傳。

文章稱,在中共「九大」上,林彪明知道毛澤東不想設國家主席,卻硬要設此職,就當時情況看,林彪這樣做是有他的道理的。

林彪那時雖有中共第二號人物的名義,卻無相應的實權。在黨權方面,毛澤東仍然大權獨攬。在黨、政、軍三權中,林彪雖已掌握較多的軍權,但只享有很少的黨權和政權。文革爆發後,在毛澤東的一手策劃下,中央文革集團勢力崛起,與林彪掌握的軍隊大權方面和周恩來的文官政務集團,形成三足鼎立。

在中共這三大集團中,周恩來集團樹大根深,基本上不聽命於林彪,像軍隊老帥請假這樣的事,也是直接報周恩來批准,而無須由林彪點頭;中央文革集團雖根底較淺,但直接依附毛澤東,也基本上不聽命於林彪;林彪雖獲得毛澤東接班人的地位,並寫入黨章,但並不具有特別明顯優勢。

如果林彪能獲得國家主席的職務,那麼,他的上述境況就會大為改觀。他既可以直接對付周恩來集團所控制的政務系統,也可以直接插手中央文革集團所控制的文化教育系統。當時中共高層已在議論文革結束問題,如果文革結束,那中央文革集團所掌握的許多權力就應該歸還給政府方面,或者說歸還到國家主席名下。

文章認為,這就是林彪為什麼執意要設國家主席的真實原因

毛猜忌林彪 廬山會議矛盾公開化

林彪是毛澤東的嫡系和親信,但毛與林在抗日戰爭中就有矛盾。文革開始,毛澤東利用林彪打倒國家主席劉少奇後,對林彪的猜忌越來越大。

從公開史料看,毛林矛盾公開化始於1970年8月的廬山會議。當時陳伯達按照林彪的意圖,把「九大」政治報告的主題定為加強經濟建設,這同毛澤東要繼續革命的想法大相逕庭。毛授意張春橋、江青猛批陳的「唯生產力論」,而林彪的發言則對張春橋進行回擊。

毛澤東之前授意林彪自己想兼任國家主席,但在中共「九大」上,毛出爾反爾,稱林彪自己想當國家主席,以此對林彪發難,讓林彪揹黑鍋。

廬山會議後,林彪很快發現毛髮動批陳伯達的整風運動是衝他來的,毛所謂「兩年以後交班」的承諾只是緩兵之計,「打倒林彪」的計畫已在毛的日常部署中。林彪為了化解危機多次提出要見毛,但遭到毛的拒絕,因為毛鐵了心要把林彪打下去。

據歷史資料顯示,其實毛澤東想世襲毛氏家天下,他心目中理想的接班人選是妻子江青和侄子毛遠新。毛澤東只想讓體弱多病的林彪充當二傳手,輔佐江青或毛遠新,根本沒想讓他接班。

林彪「九一三」事件成謎

林彪是中共十大元帥之一,歷任中共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文革中被中共明文確定是毛澤東的接班人。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的專機墜毀在蒙古溫都爾汗,包括林彪、其妻葉群和兒子林立果在內的9名乘員全部喪生。林彪在機毀人亡後,被中共定性為「叛黨叛國」的敵人。

林彪「九一三」事件震驚世界。人們疑惑不解,被中共明文寫進黨章的「毛澤東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的林彪,為何還要篡黨奪權?

關於林彪「九‧一三」事件一直流傳多個版本,中共官方關於林彪叛逃的說法遭到外界廣泛質疑。

現在海內外民間大都認為,林彪案是中共又一大冤案,林彪被毛澤東逼得走投無路,才在妻子和兒子的脅迫下被動逃離。

有評論稱,林彪事件徹底毀滅了毛澤東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宣告了文革的徹底破產,是中共由「盛」至衰的轉捩點,中共一向自我吹噓的「偉光正」形象開始崩潰。



責任編輯:華長玖 来源:DJ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