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周信芳。(网络图片)
京剧大师周信芳和妻子裘丽琳惨死于文革。裘丽琳未雨绸缪,预感大陆迟早有场“大劫”,文革前她将5个孩子送出国门去读书立业。日后儿女事业有成,有首位007华裔邦女郎、华裔餐饮业钜子、香港演艺圈的“茨姑”……
“我们家六个孩子,五个都避过了十年浩劫!”香港上海娱乐圈大名鼎鼎的“茨姑”2009年接受上海《新民周刊》采访时颇为感慨地说。
“茨姑”是当时香港、上海娱乐圈里呼风唤雨的人物,张国荣和张学友都是她一手捧红的。她的原名是周采茨,其父亲是家喻户晓的京剧大师周信芳。其母裘丽琳是当年上海滩富豪家的小姐、社交圈中的首席名媛。
周信芳和裘丽琳的六个子女中,除大儿子周少麟留在身边外,其余五个都在他们年幼时被裘丽琳送出国门。用周信芳的话说,裘丽琳“就像个老猫一样,把小猫一个个地含着出去”
1947年,裘丽琳把大女儿周采藻送去美国留学。1953年,三女儿周采芹和小儿子周英华都送去英国读书。之后把二女儿周采蕴和四女儿周采茨送去香港。
周夫人裘丽琳经逢乱世战祸,对时局远比丈夫敏感。文革前甚至更早,她对大陆前景不看好,让她有种不祥的预感。47年送大女儿采藻去美国留学时,她的娘家裘氏家族移居香港,也邀她一同前往,被裘丽琳婉拒了。她知道周信芳爱国至深,是不会轻易离开的。丈夫不走,她就不走。
现在子女们都钦佩母亲未雨绸缪的远见,而当初他们可真不愿意离开上海的安乐窝。当周家孩子们长大成人,得知他们的父母惨死于文革后,他们才懂得了母亲当初的良苦用心。
周采茨说,“我姆妈了不起,她总是很能干,她对人性看得很清楚,对什么都看得清楚。她有世俗的一面,更有超凡的一面”。听母亲念叨“迟早有个大的搁头”,这是上海话,意思是前面迟早有个过不去的坎儿。
1949年春夏之际,有人劝说周信芳去香港,来人承诺大款包银和种种优惠条件,安排他周游世界演出等。但这些都没有使周信芳动心,他选择留在了上海。为此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特别设宴款待了这位爱国艺术家。1949年中共建政的开国大典,他和梅兰芳都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周信芳是著名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是麒派创始人。他7岁登台演戏,艺名“麒麟童”。青少年时周信芳便饮誉大江南北。他一生演过六百多出戏,创作、改编了两三百出,创造了一大批经典的戏剧人物形象。他主演的《打渔杀家》、《徐策跑城》、《追韩信》等等剧目,脍炙人口,成为传世之作。
周信芳14岁青春期变声后,原本清亮的嗓音变沙哑了,这是梨园行最忌讳的事了,“倒仓”后,嗓子坏了,不能唱了。但是周信芳没放弃。历经几年的苦心磨练,他用这副沙哑嗓儿琢磨出了受听的唱腔。嗓音虽显沙哑,但唱腔古朴沉郁、道白苍劲铿锵,别具韵味,他的戏迷越来越多。加上他扎实的武功,一抬腿、一甩袖、一抖髯,演活了无数个角色,形成了独特的“麒派”。
作为老生演员,他和马连良并称“南麒北马”,被视为上个世纪几十年里活跃在京剧舞台上,唱、念、做、打最全面的两位老生表演艺术大师。
中共建政后,周信芳历任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处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兼华东京剧实验学校校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京剧院院长等公职,并在1959年加入中共。
1963年起,以“文化旗手”自居的江青到上海搞“文艺革命”,排样板戏。周信芳演了一辈子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他怎么可能看得上江青的“样板戏”?他对江青从不阿谀奉承。
1965年,周信芳曾在上海京剧院党总支会议上批评江青让剧团停止演出,单打一排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等,耗资人民币几十万,指责这是劳民伤财、耽误演员的青春。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江青对周信芳恨之入骨。于是她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说周信芳的历史不清楚等等。
不久,上海《文汇报》开始连篇累牍批判周信芳上演的《海瑞上疏》,将其上纲上线为“反党、反社会主义”。
1966年5月,上海京剧院领头人和两名特殊人员闯进了周信芳家中,直接将他带走隔离。出门前,周信芳与妻子对视了一会,又抱了抱妻子说:“我走了,你多保重!”裘丽琳知道,她多年担心的那个“大的搁头”还是来了。
1966年8月,周信芳与儿子周少麟被扣押在京剧院交待问题。红卫兵直冲周宅,用砖头石块砸“看家狗”,用军用的皮带抽打周家儿媳黄敏祯,揪住孙女玫玫要给她剪牛鬼头示众。黄敏祯被打得昏死过去,玫玫被吓疯了,后被收进上海市精神病医院。
周信芳被押到兰心大戏院时,周少麟也跟着一起去了。周信芳问:“你也来干什么?他们要打你!”周少麟说:“他们打了我,你就可以少挨几下。”
1967年上海的“一月风暴”,周信芳被押在高架电线修理车上游街示众。他被反剪双臂挂牌示众,鼻孔里,嘴角上,都流着血,头发被紧紧揪住,脸青一块紫一块的。周夫人裘丽琳则被造反派抓去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
裘丽琳多次被造反派拉出去游街殴打,被打得遍体鳞伤。有人劝她避一避,她说:“我不能避,避开了,他们就会这样对付周先生的。”她对女儿说:“让他们打死我好了,不然他们要打死你父亲的。”
1968年3月,张春桥亲自批捕了周信芳,并拘捕了周少麟。就在周信芳被抓走后的几天,裘丽琳又被毒打伤及肾脏,被发现躺在周信芳的书房中,大儿媳黄敏祯发现情况危急,赶忙将她送到医院,却不被允许救治,裘丽琳被放在急诊室外的走廊上。
她知道自己迈不过那个“大的搁头”了,她躺在那里等着最后的一刻。她回首63年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她当初狠心送出去的五个孩子在外面是安全的,他们得救了。她最大的遗憾是没能保护好丈夫,他们风风雨雨共同生活了45年,她曾随身携带一把小枪,陪伴丈夫在北方各省“跑码头”三年。她爱周信芳胜过爱自己。她闭不上眼的,是放心不下周信芳。
1968年3月27日半夜,她对守在身边的儿媳黄敏祯说:“别哭了,以后,你们的爸爸……”话没说完,人就断气了。中国京剧界泰斗周信芳的夫人裘丽琳,一位上海滩的传奇女子,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1969年,周信芳和儿子周少麟先后被释放。丈夫没见到妻子,儿子没见到母亲。但没有人敢告诉周信芳关于裘丽琳已逝的消息。但周信芳很快就明白了,他不追问,不再提起夫人,只是经常独自面壁而坐,痛哭不已。
如果他知道裘丽琳是被人像甩口袋一样一次次地从头上摔出去,不是撞到墙上,就是砸到地上,直到她昏死过去……,周信芳恐怕熬不过后面的7年。他一直苦苦等着老毛、周恩来给他平反,还他清白。不是有人说周恩来在文革里保了这个人,救了那个人吗?他怎么不来救救周信芳?他和周信芳有过多次合影。周信芳不知道,江青要加害的人,周恩来绝对不救,还会落井下石。周恩来为了讨好江青,周他不惜出卖自己的情妇、亲弟弟,还有多年的保镖。
1970年,儿子周少麟因看不惯江青一伙在报上大批夏衍及《赛金花》,说蓝苹当年为争演赛金花闹出过丑闻。第二天他就被拘捕,并以“防扩散”的借口判处5年徒刑,押到安徽劳改农场服刑去了。
1974年,张春桥批示:“对周信芳、巴金这样的人,不枪毙就是宽大了。”周信芳被正式戴上“反革命”帽子,交群众监督。
1975年2月,周少麟刑满出狱后又去郊区劳改,只有到周末才能回家一次。父子俩仅见了一二次面,3月8日,周信芳心脏病发作在华山医院去世,终年80岁。他的遗体抬出病房时,住院的病人闻讯纷纷跟在后面送行。
事隔多年,只要谈到父母,周家子女便悲痛不已,像是在他们心上插刀,他们时常边说边哭。
周采茨毕生难忘。1959年夏天香港政府大开恩,所有在内地拥有学生证的人都能入住香港。母亲抓住了这个机会,把刚刚小学毕业的她送上火车,去找已经偷渡到那里的二姐采蕴,那时她13岁。
临行的前一天,母亲把她带到父亲跟前,轻声告诉父亲:“采茨明天就要去香港了。”父亲听罢,只是摸了摸她的头,说了句:“乖一点,要好好读书。”就像之前他对几个离开的哥哥姐姐说的一样。采茨说爹爹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少言寡语。
文革前夕,她回上海探亲。母亲说她的运气不好,回来的不是时候。采茨原本打算住上两个月,但两周后就被父母又一次“赶”出家门。她说:“其实父母是救了我一命,如果我没走掉的话,或许已经在‘文革’中和人拚命拚死了,也有可能插队设籍离开了上海。”而那一次分别竟然是永别。
三女儿周采芹回忆她17岁离开上海时的那一幕,说那是一个飘着薄雾的十月清晨,她站在船头,看着母亲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白色的雾气中,连同着身后的那片故土,均化作她心头一个飘渺的梦。这个分离的场景,她记了很久。出门前妈妈告诉她,要给中国人争气,要给演员争气,要给女人争气。
周采芹没辜负母亲的希望。她是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第一位中国毕业生。1959年她主演的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在伦敦威尔斯剧院上演了三年,场场爆满。那里的灯箱广告上,周采芹的大名也挂了整整三年。她还是英国皇家喜剧学院首位华裔女院士。之后她又闯到好莱坞,出演“007”系列电影,是首位华裔邦女郎。大概是秉承了父亲的表演天赋和母亲的优雅气质,从伦敦西区到纽约百老汇所取得的辉煌成功,让周采芹红遍了整个西方世界。年逾花甲了,她还和杨紫琼、巩俐、章子怡同台飙戏。八十岁时,在《惊天魔盗团2》里饰演周杰伦的奶奶。
采芹说,1961年母亲到伦敦看望她那趟,其他四个子女也从各处飞到伦敦。那一次是他们一家人阔别多年后的第一次也是最后的相聚。
在伦敦裘丽琳随明星女儿采芹出席了一个晚会,见到裘丽琳的每一个人都为她流利的英语和典雅的举止所倾倒。当时与周采芹并不十分熟悉的超级大明星加利.格兰特(Carey Grant)也在场,他第二天专门打电话来,邀请裘丽琳去参加他主演的新电影《触摸貂皮》(That Touch of Mink)的首映典礼。
她得到了父母在中国去世的消息,对于周采芹来说,是精神支柱的崩塌。
华裔餐饮业钜子Mr.Chow,就是那个13岁跟采芹姐姐坐船一起去英国的小儿子周英华,他用自己的文化理念缔造了餐饮王国。从伦敦到纽约、洛杉矶,周英华在每一家城市开设的Mr.Chow餐馆都会成为当地上流社会的符号。他是华裔餐饮业钜子,身兼美食家、艺术家、收藏家等多重身份。
1961年,母亲去伦敦看望他们时,周英华还用手捂着脸,喃喃地说:“妈妈为什么非要让我那幺小就离开你?”七年后的1968年,他在英国开设了首家餐厅“Mr.Chow”,这一年的3月,母亲凄惨离世的噩耗他却浑然不知。
二女儿周采蕴乘船偷渡香港后转道去了美国圣约翰大学留学。她长得最像母亲,冷艳霸气带有贵族气质,在大学里她是惹眼的校花,后成为旧金山有名的美女商人。
大女儿周采藻去美留学后,定居在马里兰州。她很像父亲,不善言辞,更为内向。妹妹们说大姐是家里最传统的一个孩子,相夫教子。她替父母关照兄妹,不争不抢,很有“大姐味儿”。周采藻不说什么,但上海家人遭受的迫害她一清二楚。1947年母亲送她出来后再未回过大陆。
二女周采芹说,在她大红大紫时,获悉父母去世,“我觉得我赖以生存的目标被永远地夺走了”。
她说自己曾经辉煌过,但父亲才是位真正的艺术家。即便他们几个孩子在各自领域都小有成就,也无法赶超父亲。
儿女们感恩母亲,她以超人的胆识和自己柔弱的肩膀托起孩子,逃出火海,让他们躲过了文革劫难。而她自己却葬身火海。
周家儿女都已经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公开的消息说周少麟、周采茨已于2010年、2016年先后病逝。
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周家儿女对世间的一切早已看淡。父母恩重如山,而他们没能在床前尽孝,也有与父母告别。这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痛。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