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贴花黄”的示意图。(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逾豆蔻之龄且尚未出嫁的女子时常被称为“闺女”,甚至是“黄花闺女”或“黄花大闺女”。可是,为什么未嫁女子会和“黄花”牵扯在一起呢?这类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难道真的和黄色的花有关?其实,关于“黄花闺女”一词的由来,民间流传两种说法,一种关乎菊花,另一种则关乎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与梅花的故事。
首先来说说“闺”字。《尔雅‧释宫》将之解释为:“宫中之门谓之闱,其小者谓之闺”。因为指涉的为“门”,故“闺”专门指女子的卧室,像“香闺”、“兰闺”等词汇也是专指女子的内室。那么“闺女”当然就是指室内之女、在家之女。当女子出嫁时,则称为“出阁”。
只是,未嫁女子又是如何跟“黄花”联系起来的呢?
第一种说法指“黄花”是指菊花。古人将菊花拿来比喻品性高洁、节操狷介之人。当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则意指尚未结婚、是处子之身的女子。
第二种说法与南北朝刘宋时期,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有关。
根据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引述《杂五行书》所载,相传有一年冬天,寿阳公主在梅花盛开期间于宫殿檐下歇息,那时恰巧有梅花落在公主的额头上,渍染之后竟在她的额前留下了斑斑花痕。如此自然又漂亮的点缀,令公主更显得妩媚动人。自此往后,寿阳公主就经常在前额贴上梅花作为妆饰,宫中的人见着后,都纷纷称赞公主十分美丽娇柔。公主这样的装扮则被称为“梅花粧”。
过段时间后,民间女子争相效仿寿阳公主的梅花粧。虽然梅花有白、红、黄等数种颜色,但因寿阳公主在额头上贴的是黄梅,因此世人亦沿用黄梅来做额前粧点。若是在没有梅花的时日,女子则会使用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涂抹在额上,而这种粉料则被称为“花黄”。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想必清楚,实际上早在刘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贴花黄的妆饰。著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辞》(又名《木兰诗》)有载:“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首乐府诗描述了孝女木兰代父从军,以及荣归故里后,重新恢复黄花闺女的情节。当然,内容亦提及这名能绣能战的黄花闺女令同行十二年却不知晓她为女子的伙伴当场惊惶不已。后人亦可由《木兰辞》获悉,“贴花黄”是当时民间女子喜爱的粧饰。
因为梅花粧的颜料与花样均为黄色,是未出嫁女子会使用的粧饰,因此“黄花闺女”便逐渐成为未嫁少女的称谓,沿用迄今。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