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有翠玉白菜 民间则有“白菜猫”(图)


故宫国宝翠玉白菜暗藏特殊涵义。(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根据台媒报导,故宫精选〈清翠玉白菜〉、〈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等百余件珍品,于2025年9月至12月赴捷克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名称为“故宫文物百选及其故事”。在众多宝贵珍品中,想必国宝〈清翠玉白菜〉会是最引人瞩目的一样。不过,你知道民间也出现了一款跟翠玉白菜有关连性的“白菜猫”吗?

长18.7公分、宽9.1公分、厚5.07公分的翠玉白菜原先是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但因为存在不利制作的裂璺、斑块,因此玉工特地将瑕疵的劣材转化为成特色。最后,玉石绿色的部分成为了菜叶,白色部分成为了菜梗,裂璺则埋藏于叶脉里,斑块则化为霜痕。另外,玉工还在上头还雕刻了蝗虫、螽斯,更增添栩栩如生之感。

由于这一件国宝原本置放于紫禁城的永和宫中,经研究者推敲,应该是住在永和宫的瑾妃(清光绪帝之妃,1873年—1924年)所有,可能是瑾妃的嫁妆。这一白菜除了象征清白,蝗虫与螽斯则具有多子多孙之寓意,也就是多产之意,借此祈愿大清皇室子孙能绵延不绝、吉祥等。

根据故宫网站资料,翠玉这项材质跟白菜造型始风行于清代中晚期,白菜和草虫的题材在元代到明代初期的职业草虫画中,屡见不鲜,是备受民间欢迎的吉祥题材。虽然唐代写实诗人杜甫曾使用包心叶类的蔬菜来比喻政治环境恶劣、怀才不遇,但制作翠玉白菜的玉匠,应只是发挥创意、巧思,顺应赞助者喜好而创作的。不过,因为没有留下相关资料,留给后人更多想像空间。

额外一提,故宫有吸睛的“翠玉白菜”,台湾建筑物上则有“白菜猫”引人关注,像拥有逾百年历史的台湾台中摘星山庄就有“白菜猫”。

摘星山庄是由参加过太平天国战役的军人林其中于清同治10年(1871年)所建,虽然是以武立家,但一开始就要营造文风之感,最终打造出几乎“无处不雕,无处不画,无处不书”特点。由于该建筑的彩绘书画格调高雅、水准不低,因此在1980年代被建筑师公会评选为“台湾十大民宅之首”,并成为台中市市定古迹。

据悉,在摘星山庄的众多交趾陶中,以两只猫与一把白菜等作品最特殊。耆老表示,因为林其中不方便大肆宣扬自己为官清廉,因此特意取交趾陶白猫的“白”字及青菜的“青”字来暗喻“一生清白”。

不过,动物种类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要选择猫作为讬喻对象呢?其实这是取了谐音的缘故。

《礼记‧曲礼上》中有载:“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说文解字‧老部》亦载:“耋,年八十曰耋。”因为猫的谐音为耄,因此被视为具有长寿之涵义,艺术家亦纷纷藉着“猫” 来隐喻长寿。

至于“白菜猫”当然就是指“白菜”与“猫”的组合,“白菜猫”具有一世(长寿)清白的吉祥寓意。有论者认为,故宫翠玉白菜是贵族版之美好象征,“白菜猫”则是平民版。

本文留言

作者乙欣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