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乱收罚款现象严重 导致多个企业倒闭(图)

 2024-08-21 09:2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人民币
人民币(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8月21日讯】中国山东一名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提及“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每年有5000万元政绩”录音近日被疯传。中国乱收罚款严重,光是上半年中国全国非税收收入就突破2万亿元。

“说句难听的,扶持一个企业我真没那本事,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抓住一点小问题,一放大这个企业就要完了,”中国媒体上游新闻近日根据获取的涉事企业投诉材料报道,在案件调查处理过程中,山东成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张某在与企业沟通录音还提到,“提供也好,不提供也罢,只要协商不好,一切都等于是作废。”同时,该执法人员还提到,(今年)5000万政绩完成了2100(万)了,还差2900(万)。”

这段公然施压企业的录音曝光,引起舆论哗然!新京报快评指出,这名执法者的“雷语”,也折射出某种现实的权力心态。其对应的潜台词无非是,在企业面前,执法者有太多的“合法伤害权”。

中国独立金融学者贺江兵接受本台访问时,引用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10多年前的感叹,指出一个部委的处长、科长,就能把纳税的企业给卡死。这在中国存在着普遍性,很多企业家都有感触,山东市场监督部门说的是现实。“罚款那些部门没有扶植企业的义务,扶植产业体系主要是在GDP考核的时代。现在已经不依业绩考核官员,所以把企业罚死,也没人会同情。”

山东居民张先生告诉本台,现在中国地方政府失去土地财政来源,税收大幅下降,为了养活公务员以及维持日常支出,唯有对民营企业下手。之前浙江山东等地企业,不堪税务部门借故处罚,甚至有些企业不得不停产。

“外贸盈利已成过去式,房地产临近崩盘,央企是自己人,底层穷苦人弱势群体已经榨干,豢养规模人数全世界最大最多的公务员、警察、辅警、检察官、法官、监察官、大学教师、退休干部需要的财政支出及预算,只能够从民营企业出,”他说。

中国财经评论员胡华成发文点评,“信心比黄金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创业者信心偏弱的情况下,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会对企业影响较大。如果真的有企业在明目张胆违法,那么该处理还是要处理的,只是希望对于那些可罚可不罚的企业能够多一点包容。

中国退休教师顾老师对本台表示,这些地方政府派的监管人员不是为了市场、经济发展在管理,根本不懂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精神、契约精神,他们只顾着完成地方政府下达的压力指标,在执行过程滥用职权、为所欲为。“监管本身存在着非常大的漏洞,社会缺乏对权力的制约,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权力进行无法无天。”

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务院李强16日在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及,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执法方式,行政执法要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根本目标,“对乱检查、乱罚款等问题要及时制止和纠正,以良好营商环境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中国上半年非税收入逾2万亿

早在2023年中国国务院就盯上所谓的罚单乱象,但是罚单收入有增无减。据中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达到2.18万亿元。有网民讽刺地写道,“把罚款收入写的这么清新脱俗”。网路还流传着中国税务单位高挂着标语,“凝心聚力抓收入,千方百计‘找’税源”。

贺江兵分析,中国现在面临外资企业及国内的民营企业都向外转移,很多产业链的企业被打断后也关门。中国财政部公布的税收减少,地方政府就靠罚款,增加非税收入。“地方的财政主要收入靠卖地,可是现在中国全国房价普遍性下跌。开发商又拿不起地,很多土地流拍,直接影响地方收入,只好去罚款并且下指标。”

第一财经社论指出,乱罚款是大问题,也是很令人头痛的问题。一是乱罚款能轻易将一个企业置于死地。二是,对当事人来说,乱罚款属于无妄之灾。甚至有的地方将限制人身自由或威胁追究刑事责任作为催缴罚款的手段。文章提及,对于过紧日子,地方上应该刀刃向内,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不是刀刃向外,在乱罚款上发力。

“这就是’竭泽而渔’,”顾老师说,政府不懂得好好培育企业,企业发展得好,税收自然增加。中国还想方设法引进外资企业,但是另一头却出重手打压企业,吓得企业搬离、资金出逃,这只会危害经济而已。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