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暴政百年 美国终于决议解体中共(图)


美国国会(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看中国2021年6月30日讯】在中国共产党暴政100周年之际,美国国会众议院一组两党议员推出决议,谴责中共百年来不断践踏人权,并表示期盼中共不再存在的那一天。期盼中共不再存在,也就是说结束中共暴政,解体或者取缔中国共产党,让中国成为一个没有共产党的民主新中国。这是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性的新立场,这个立场,自中共诞生之日至今没有过,这样的立场是首次,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自明。美国终于看清中共本质,认识到对中共决策长期的错误,站到了正确的立场上。

美国在中共发展的历史中有四大决策错误:

第一个决策错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来自西方的马列主义政党,目的是消灭私有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全球实现共产主义。对于这样一个党美国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在初期把中国的国民党政权与中共延安的小政府相比,并得出错误的结论,共产党比国民党更廉洁更民主。当左派记者斯诺先入为主把延安经过打扮所看到的,以“红星照耀的中国”向美国宣传。而“中央情报局”把真实的延安,腐败,黑暗,等级、专制放到美国务院面前时,国务院相信了斯诺而不是中央情报局。因此在中国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刻,抗战结束内战即将爆发前,美国促使国共谈判,为此美国大使赫尔利陪同毛泽东从延安飞至重庆与蒋介石会谈。毛泽东一下飞机就高叫蒋总统万岁,以显他的和平谈判诚意,结果“双十协定”签下来了,中共的内战准备也作好了。从而使八年抗战军力几乎消耗殆尽的国军,被得到苏联的帮助的共军打败。而在国军节节败退之时,美国不但没有支持,反而作出放弃中华民国政权的决定。由此中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自由世界为敌。

第二个决策错误:为了与苏联冷战需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入联合国,使一个靠武装夺取政权的国家,又治国无道,饿死四千多万人,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死亡几千万的一个残暴政权得到各国承认。与此同时与传统的盟国,实行军政,训政、宪政的中华民国断交,并让其离开联合国。无论从道义上来讲,还是从价值观来讲,还是从世界民主联盟的格局来讲,都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做了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第三决策错误是:“六四”天安门大屠杀后,当世界各国一致谴责中共的暴行,中共正处在惶惶不可之中,美国总统老布什派特使到中国与屠夫邓小平会谈,表示中美关系不会因此出现问题。老布什在给邓小平的信中说,他充分了解,中方如何看待“干涉内政”,希望中方仍肯定与西方世界的经济交流是好的,他愿意继续承担来自美国国会,要求美国立刻切断与中国经贸互动的巨大压力。并对屠夫说了非常感性的语言“如果现在是黑暗时期,就让我们点亮光明”。给处在巨大危机中的中共予以力量,得以谷底翻身渡过难关。

第四个决策错误: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由于一直在世界经济的门槛之外,长期不能发展。进了世贸后,不但与世界经济连结起来,并利用其举国体制与低人权的优势,再加上盗窃知识产权,迅速地地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廉价的产品冲击着国际市场,其巨大的市场与廉价的劳动又引得世界资本潮水般的进入中国,几年下来世界各国到了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地步。如果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那还犹可,更令世界各国胆寒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上路”,将他的经济模式与统治模式作为“人类共同体”带给世界。于此同时,以其军事力量的发展,以武力威胁着世界。在南海已经开始实现了他的第一部署。

美国对中共的四大决策错误,使中国一党独裁,寡头政治得到巩固,以14亿人为奴,政治高压,言论自由全无,高科技监控无处不在,对维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进行种族灭绝,对香港背弃国际承诺,对台湾武力威胁。美国对决策错误给出的理由是:美国试图把中共政权拉到世界文明社会中来,让他成为其中一员的努力失败了。如果作为个人可以说好心办了坏事。但对一个有着无数中国问题专家与研究所,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构的国家,这一说法显然说不过去。

中国来自武汉的病毒,给世界的重击与生命的死亡超过了第二世界大战。病毒是不是实验室泄漏,是不是生化武器暂且按下不说,仅中共隐瞒病毒,就可以当作对世界发动生化战争。在这样巨大的灾难面前,终于使美国两党说出期盼中共不再存在这一天。但这样的期盼需要的是美国发力。中国有句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中共这只虎是美国养大的,打虎除害美国有责,需美国拿出勇气、决心、信心、力量来。

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共和党众议员麦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星期五(6月25日)联袂两党议员,推出了《谴责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严重侵犯人权并与为自由而斗争的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的决议。个决议一当实施,苦共百年的中国人民,世界上最大的专制受难群体与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美国一起联袂,将开始本世纪最伟大的“战争”——消灭中国共产党,让中国成为一个没有中共的民主新中国。

(原题目:中共暴政百年美国推出决议结束中国共产党)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陈维健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