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必知的潜规则!(图)
一:别送上司鞋、表、腰部以下使用的东西
一般来说,有人喜欢“用了就没了,简单俐落又方便”的礼物,因此,食品是个好选择,例如高级肉品、地方特产、知名老铺的精致小点等。
如果获赠的礼物是用品,而自己却用不到,一般人就会转送给其他朋友。而友人也不在意收到的是转送的礼物,因为大家都这么做,只要把礼物上的贺卡或谢函换成自己的名字就行了。
然而,若是特殊场合与目的,就不适合送食物,而必须考量对方的身分、兴趣与需求,来选购适合的礼物。在职场与商场上尤其如此。
例如,升官、调到异乡转任高位,可以送钢笔、行事历笔记本、受礼者喜爱的运动用品、领带、领带夹、胸针、油画、高级陶器、手提包等。若是到国外就职,致赠必要的家具或现金最好,但避免送容易打破的东西。受礼者到达就任地点之后,可回赠当地特产。若是客户的新店开幕式,可赠送酒类或花朵。
要注意的是,如果送礼对象是上司或长辈,应避免送鞋子、手表、包包、贴身汗衫以及腰部以下使用的物品。因为,鞋子有“用力踩住”的压制意味,送手表意味提醒对方要守时,包包表示期许对方要勤勉(适合上对下,下对上则不宜),至于贴身汗衫与腰部以下使用的物品则有亲密意味。
二:喜爱红酒的人,就不要送他红酒
一般人的送礼思维是:对方喜欢什么,就送他什么。
错了。
财经媒体提醒商业人士,热爱某项事物的人,通常对那个领域有很深入的研究,而且非常“识货”。如果你送的礼物刚好是他熟悉的领域,他一眼就可看出品质与档次,如果你不懂而随便买,反而会让对方在心里笑话。
例如,对方很喜欢红酒,除非你自己也很有研究,否则就不要送他红酒。因为,他一看就知道送礼的人到底懂不懂红酒。
三:依对方的个性,送“对”的礼
送礼要让对方感到高兴,重点不在价格高低或包装精美,而是包在里面的东西是否是打中对方的心。
关键字是“个性”。
不同的个性,对事物会有不同的喜好。虽然不可能知道得很细腻,但至少可以抓个大概,免得送错礼物。
例如,对于注重环保的人,礼物要符合“自然”、“有机”、“保护环境”等原则。对于注重名声与地位的人,就送高贵的名牌。对于威权主义的人,就送他“某某重要人士也爱用的”、“得到评鉴会金牌奖”的礼物。
色彩心理学也是“个性送礼”的重点。例如,对于一位年长、保守、喜欢打高尔夫球的社长,就不要送他红色的高尔夫球装。因为,这样的人通常都不喜欢大红色,觉得太招摇。即使你以“现在很流行”、“试试看不同的新感觉”来说明,而对方也很客气地收下,那份礼物的命运通常是摆在储藏室里。
四:在“新”与“旧”之间折衷
那么,如果不想老是送制式的礼物,希望有所创新,但又不愿意造成对方不喜欢而被束之高阁,该怎么做?
老字号的新产品。
送礼专家建议,要在老派的收礼者与新派的送礼者之间取得平衡点,其实是有方法的。例如,到一家声誉卓著的金字招牌老店,选购店里具现代风的创新产品;有老字号的光环顶着,就比较能让保守的人接受这样的礼物。
“礼多人不怪”,做事谨慎而有计划,虽然在台湾人眼中有点“龟毛”,但对于送礼所秉持缜密而细腻的思维,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