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

 2007-10-16 23:1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写在长篇文学著作《心灵之旅》前的开场白

《心灵之旅》这是一部宣扬真善美;揭露假丑恶;试图修复诚信生态与朝觐神圣信仰的心灵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文坛内外有太多的评议。但归结起来,不外乎有认为那是一个"会当凌绝顶"高不可攀的文学桂冠;也有认为那是按照西方人价值标准设定的一项文学奖,中国人大可不必在乎!还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渊博,能够上此奖水平的作品和文人层出不穷﹍﹍另外也有人不屑乃至于嘲讽谑戏,怀疑诘问这个"文学奖"是否就真的超越了国界、民族;是否就真的远离了政治倾向?

然而,无论是哪种观点,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中国人有太多的诺贝尔情结。而不论是哪种看法,都暴露出国人在对诺贝尔文学奖精神实质方面的狭隘与短浅乃至于无知。

文学诚然可超越时空与种族而进行人类心灵的沟通,但是,文学即人学,它摆脱不了时代背景、社会、历史、道德、伦理以及各种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状态与经济基础的影响;脱离不开作者特殊经历、人格、气质等个人方面的风格;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作品的政治倾向,这也构成真实的文学。

诺贝尔遗嘱所言:将诺贝尔文学奖奖给那些最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和个人;却是个很笼统的宗旨。

笔者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应颁给也的确颁给了,第一、有普世价值标准的作品;而这个标准就是自由、民主与人权!

其二、作品思想与感情,应体现博爱、宽容、怜悯乃至忏悔的宗教情怀。

其三、作品应深刻敏锐地洞察社会真实;深情地揭示人类痛苦、灾难乃至弱势民众心灵的惶惑;同时又嘲讽揭露一切社会假丑恶现象,讴歌真善美的心灵。

其四、对人性的崇高与卑劣;包括作者灵魂深处的阴暗,都能作出热情的赞美与无情的批判。

 其五、作品应表现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对自然、历史、生命的探索,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的深切关注与爱护感情。

其六、作品不应成为功利的工具,应当远离政治与商业市场;当然作者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但这种倾向也尽量淡化融入在作品的意象与情境中,作品应在历史厚重的沉淀与民族精神实质中寻出路;而不应当在市场与宣传广告中吸引大众。

从另一角度和层面看:才是作品的艺术品味与风格的标准。作品应该体现出诗意的哲理之美!

然而,纵观二十世纪中国之文学,有哪一位作家或作品,能比较上述指标而诞生过这样的作品?即便在世纪之交,华语作品中诞生过极为少样的这样的作品﹍﹍但其争议与异议,也因此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缺陷。

近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巴金等他们的作品,也仅仅是停留在对民生、民权、民族的关注与描写上,不能达到诺贝尔文学奖意义的境界之中。鲁迅之所以婉言回拒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也不是自谦或傲慢;更不是有政治上的偏见,而是他完全明确诺贝尔文学奖的精神实质,他姑且还保持了有自知之明文人的道德底线。

在下拙著《心灵之旅》虽然承继了《灵山》的一些风格,但当然不敢和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品相提并论;更不敢像成都某些文人,勾结海外某些文学团体,恬不知耻地炒作自己的作品已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像这样小丑似的无聊闹剧,在下倒更增添了我的自知之明。

聊以自慰的是,我的《心灵之旅》虽也渴望发表,但也并不指望能出版,因为我深知,对于大众读者,我没有抓住他们的兴趣,他们能否读懂作品是一回事;而不屑一顾才是自然而正常的。

只要我写给自己的"圣经",我能不厌烦地写下去,读下去,对于他人的孤立、排斥则也是一种不屑于顾!

但对于另外一些读者或评论家,我则感到了无尽的悲哀,他们不旦能读懂在下作品,也能读出其中的精神实质,但为了维护文坛正统地位与利益,他们不是装成读不懂,就是懂了也闭眼无视 而不碰他们所谓的"禁区",他们不是神经过敏,而是只要认为"敏感"话题,就概而避之!连作伪斗士的勇气也不留。他们虽然绝顶聪明,但也丧失了连旧时代文人士大夫都不愿放弃的话语自由,完全沦落为灵魂的奴隶;或者说是故意麻痹自己,只过粉饰太平,附庸风雅的工具。

我之所以要用前所未有的倒叙方式发表《心灵之旅》,完全不是标新立异,也非故弄玄虚,完全是因为自认为从最后章节来编排发布我的作品,是对那些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读者展示我作品精神实质而又易于读懂领会贯通《心灵之旅》而无奈地所选择的一种特殊方式。

在这里,我还要说的是,并非我低估或小视了读者的智慧;更不可能颠覆作者的价值观,我仅仅是表述了我的心声,至于读者怎么看﹍﹍或想看又不爱看;挑着看与断章取义地看,都悉听尊便!那是作者自己的自由了。

文稿导言:这是一部宣扬真善美;揭露假丑恶;试图修复诚信生态与朝觐神圣信仰的心灵之旅!
 
我的《心灵之旅》一书耗七年之心血终于脱稿(初稿),全书共五十五章,二十多万字。我拟精选二分之一部份!


至于文稿内容,我不好自我夸张,你们可以汇同有关专家、学者,在对文稿进行评估后同我交换意见。

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这本类似《灵山》的文学作品,在艺术上,在文学功底上肯定不能同高先生的《灵山》相提并论,无法企及他无与伦比的艺术与内容的完美!

但是,我明白:在文稿内容的思想脉胳上、在内容庞杂而对精神信仰与内容所折射和表达的文化与历史,现实与过去的内涵上:并不离“《灵山》”有多远!

作者在书中对宗教:儒、释、道;特别是基督教等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及社会诚信心态,都寄予了一种深切而深刻的忧虑;如果说本书的思想脉胳是离奇而沉重的心灵之旅;毋宁说是对信仰启慧与皈依的朝觐之旅!

作品所涵射的思想主题与内容并不亚于《灵山》;而就可读性与贴近现实生活层面而言,则更有引人入胜的章节。

作品主线是“你”与“他”或“我”与那位海外女友邂逅在道教发源地鹤鸣山;进而发生的故事……由此,“你”或“我”便与她踏上了探索“灵山”“圣经”的漫漫心灵之旅;故事也通过游记杂感方式,见证了中国大陆一些角落的他或她;他们与我们,乃至于作者"我"的经历或心路历程,折射出光怪陆奇的现象或故事。虽然,"你"同海外那位女友,并未至始始终走完那段旅程,但心灵与精神观照是始终如一的!

拙著的特点和弱点,我在书中如下篇章:34章、39章、44章、47章都集中概括涉及并点到,相信您们会很快明了。书中一些人物,未作细致刻画,故事铺垫不够,甚至没有有所谓传统小说的人物鲜明细节塑造,那是因为其一、我明白如要既想表述作品思想;又想用“经典”小说构架,现在的书即便再扩充三倍也不够。其二、是想用简约的艺术形式,表达出符合现代快节奏时代的文学作品。

所以,人物或故事有的是“影子”,有的仅仅是一个“剪影”。

类似拙著其它书籍,只史诗般的涉及了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区域大的历史画面,而我的作品,则跨世纪地描述了内陆某些领域(人的心灵世界)的“稀奇古怪”的现象。

在你们研究完我拙作后,如蒙不弃,望批评指正,并祈盼能成为愚著《心灵之旅》的伯乐!当然,您们如有兴趣就出书事宜与我合作,在下也愿就版权、授权及细节事项……同您们具体协商?

如要涉及在网络发布,我不是不可以考虑,但也有一些顾忌,如怎么联合策划……以至版权、经济等问题?

总而言之:我希望我这本书不出则已,要出就-定要郑重庄严地推出,而不是作为-般意义的文章草草面市。

希望你们能予以理解,承蒙厚爱,将不胜感激,并致深深谢意!

敬候回复,并得到承诺:(协商未妥前,不予发表全书!)进一步协商后,即送交全书!

大陆四川成都作者:邢晓西


通联: 中国成都市中央花园二期三单元1A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电话:028 87428693 小灵通:028 80850272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首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