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萤火虫的光讯号沟通是否成功,关乎传续命脉。(图片来源:Pixabay)
每每在夜间看见发着光的萤火虫时,我都会喊出声,让亲友也一同捕捉那晃晃悠悠的光点。但孩童时的我,并不觉得萤火虫有多特别,或许是因为每年总能在夜间见着萤火虫的身影吧!也或许是因为它不似翩翩起舞且鲜艳多彩的蝴蝶那般魅力四射,亦不及螽斯、蚱蜢等直翅目昆虫能跳上跳下那般夺人目光。比起特地赴赏萤区观赏大批流萤,我愿可久待艳阳下,捕捉躲藏于草地里的草蜢仔或痴痴跟随着蝴蝶走走停停。
萤火虫又被称为“火金姑”、“火金星”、“火焰虫”。(摄影:乙欣/看中国)
近日,家中接连飞进萤火虫。(摄影:乙欣/看中国)
无处不在的萤火虫
待在城市生活过一段时日之后,年纪渐长的我长居家中,能深刻感察萤火虫之所以为生态环境的指标性生物,以及背后潜藏的重要意义。萤火虫的出现,正说明我现身处的环境仍不改过去的良好特质——湿地充足、水质好、无光害与无农业污染。
住在寻常乡村的我,常在傍晚遛狗期间于沟边或草丛间碰上闪着微光、宛如提灯精灵的流萤,甚至总能在纱窗上见着它的身影。虽然每次数量都不超过3只,相见过程也总一成不变,但正是透过这一种缺乏刻意安排的“凑巧”且毫无新意的历程,才认定自己跟萤火虫有缘,以及身处的环境不如己想得不OK。虽然我嫌弃家门口前的水沟水质不够清澈,上游猪厂还会排放难闻的恶臭废水,但见到喜爱潮湿的萤火虫依旧生存于此地,内心唠叨不免锐减。既然年年都能见着萤火虫飘忽的身影,我理当为脚下这一片仍属健康的水土感到欣喜。
针对萤火虫这一台湾常见昆虫,居住乡下的人更习惯称之为“火金姑”。老一辈的人视萤火虫为腐草或竹根所变,专家猜测,可能是民众在瞧见陆生萤火虫的幼虫在草堆里奔窜后,产生了误判。有趣的是,泰雅族文化认为,萤火虫是由爱哭少女变成的柔弱虫子,或称是由祖灵指甲变成的,能保护族人的安全。
犹记打小熟识农活儿的母亲在见到我无法将知名的传统念谣〈火金姑〉给拼凑完整时,她旋即就能接着念下去:
火金姑,来食茶。
茶烧烧,来食香蕉。
香蕉冷冷,来食龙眼。
龙眼爱拨壳,来食蓝菝仔(番石榴)。
蓝菝仔全全籽,食一下落喙齿。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