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列女仁智图》中的蘧伯玉(局部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天地间一个大鹏鸟由北往南的飞翔,象征得道真人在宇宙中逍遥游。鲲化作鹏并用6个月奋飞盘旋升至九万里高空这一南飞的准备工作,则可视作人修炼得道的过程。一旦准备就绪,大鹏背负青天,没什么力量能阻遏其南飞(“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好比人修炼得道后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
《庄子》认为生命意义在于,得道成为没有名利自我执着的真人,从而在无限苍穹中逍遥游。这一点笔者看来是解读《庄子》迷宫的钥匙。本系列前边两文涵盖了《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大宗师》和《杂篇‧天下》的主要内容,以及《内篇‧养生主》的部分内容,介绍了傅说得道位居星神之列,本文继续解读其余内容,并介绍对儒家和道家都有深远影响的春秋先哲蘧伯玉,以及庄子对孔子的景仰。
蘧伯玉(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天的本来
《逍遥游》描述鹏升至高空后,生物气息吹拂,到处是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天苍苍茫茫的。那么这是天的本来面目吗?天的辽阔高远没有尽头吗?而鹏在高空往下看,也是苍苍茫茫、辽阔高远的天。(原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从对游气(野马)、尘埃这些微小物质的描述可推测,鹏不只是位置移到了高空,而且是升华了境界,或者抵达了一定层次的天,对应于人修炼有所成。
相对于世人而言,在修道中升华至一定境界的修炼人,所在的境界完全变了,其见证也必然有不一样的地方,在其境界无论往上往下看,均是该境界的展现。这一点看来也是逍遥游“小大之辨”(小大之间的分别)的一部分。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蘧伯玉生平以及与老子、孔子和庄子的关系
蘧伯玉是春秋时期卫国献公、襄公、灵公三朝的大夫,因贤德闻名。《淮南子》称:“蘧伯玉为相,子贡往观之,曰:‘何以治国?’曰:‘以弗治治之’。”伯玉提倡的“弗治而治”,有助于卫国在周边各大国对卫国虎视眈眈中能生存下来,并稳立中原,百姓安居乐业。
蘧伯玉是老子同时代人物,蘧伯玉生于公元前585年,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年。蘧伯玉的“弗治而治”,与道家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异曲同工。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