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桥,桥体为三孔石梁桥,桥身呈东西向架于金莲池上,长10.7米,宽3.4米。石桥的两端为一石砌桥台,中间为两座石砌桥墩,桥身由18条承接桥身石梁,分置于桥墩和桥台上建筑而成。
三个桥孔中,每孔由六块石梁排组而成,中间四块作为桥面石,以通行人。中央的桥孔稍高,其形平而长,东西两个边孔成斜面而略为短。金莲桥的整体桥身面板略呈弧形,造型古朴自然,结构匀称优美。
整座石桥上的雕饰极其华丽,桥两侧各为一块华版石,上面承接石栏杆,外两侧石栏杆为镂空雕刻,由造型典雅的莲花望柱与透空石栏板相间组成,雕有宋代典型的缠枝牡丹和男女童子的精美图案,甚为典雅华美,具有吉祥富贵的寓意。桥身南侧中空花版石的边缘正中镌有“懋德堂李府”五个字。桥地面上则刻有卷草花纹,亦具有宋代雕饰特点。
东西桥台的横帽石梁两端,各雕成一个怪鱼首,而中间两桥墩的横帽石梁两端,亦各雕成一个螭首(音“疑”,若龙而黄),雕刻手法古朴,刻工有力。桥栏两端各有一个抱鼓石。
该桥整体雕刻刀法细腻而精致,线条流畅柔美,整座石桥造型匀称、结构稳固、雕饰华丽。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同时是中国桥梁装饰艺术中的上乘之作。
细赏石桥,会发现桥上呈现有几种不同的石料,反映出历代维修的痕迹,虽然几经重修,但结构从未改变。金莲桥建筑之初,本为为紫褐色阳山石质。明代天顺四年(西元1460年),惠山寺主僧楚石,曾为此桥进行一番大整修。
物换星移,经过历代重修更换,现桥栏杆中剩下一个望柱和一个抱鼓石,12块桥面石只剩7块,6块华板石还剩4块,4个螭首只有2个,还维持为原紫褐色阳山石材,其余,则补换上了青黄色阳山石、金山石、青石等等,古今材质拼凑于一桥之上,颇富古趣,弥足珍贵。
雕饰精美的石桥,架在四周有青石栏沿的方型的金莲池之上。唐代有诗人对金莲池有“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的颂吟。当时池中盛开着南北朝时所种的千叶莲花,只有庐山、华山和惠山三寺种植。唐朝时的“茶圣”陆羽在《惠山寺记》中写道:惠山古称华山。华山有方池,池中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也就是服之能成仙,现已绝迹。
如今千叶金莲已随风而逝,独遗千年金莲桥留芳千古。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