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開放」:究竟對誰對哪裡開放?(圖)

發表:2024-09-09 09: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24年9月9日訊】「對外開放」這個詞,很多人都不陌生,但真正把這件事想明白的人,並不多。

對外開放的大門,中國開了幾十年,往後也應該繼續開下去,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但如果想不明白對外開放是對誰開放,對哪裡開放,那麼在對外開放這件事上,可能就會採取不一樣的應對措施和方法。

在這裡先說一個自己的觀察: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對外開放,其實就是先對美開放,然後再對歐開放,最後才是對全球開放的這麼一個過程。

1979年1月29日到2月5日,中共高層訪美;同年的2月17日,也就是十二天後,對越戰爭開始,這個歷史很重要。個人認為,它是我們對外開放的基石,或者說是「投名狀」。

當時,中國和前蘇聯老大哥的關係並不好,而越南在當時的站位非常關鍵,對越戰爭,通俗理解,其實就是對美開放的「投名狀」。

對外開放,當然是對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開放,吸引外資、引入投資、新增就業崗位,然後經濟就被這麼盤活了。但當時,1979年中國人均GDP只有423元,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方之一,對當時已經是世界第一的美國來說,為什麼要接納中國呢?

訪美之後的十二天,中國給出了答案。但當時對越戰爭,中國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和蘇聯接壤的邊境,怕的就是蘇聯來犯;但另一邊,由於高層剛剛訪美歸來,蘇聯也吃不准中國和美國有什麼合作協議,因此他們也不敢貿然行動。最終,這個有一定風險的決策,為中國換來了幾十年的經濟繁榮。

這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基石,也是美國願意對中國開放的基石。

回顧歷史,是很好的一個思考方式,因為歷史等於過去。人們從歷史當中可以進行歸功,從而找到做對的一點,然後繼續擴大這一點,為我們帶來經濟繁榮。

從基辛格秘密訪華到尼克松訪華開啟中美建交,再到1979年中共高層訪美,中美關係在那幾年時間裏,可謂是有了質的提升,但這不是沒有由來的,是當時世界格局變化所致。

我們對外開放,歐美世界就迅速接納了我們,各種投資機會蜂擁而至,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到2001年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美國總統克林頓還在演講中說,支持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加入世貿,可以很好緩解世界貧困,以及幫助他們融入全球化,這是美國戰略的一部分。

美國,本身就是一群傳教士精英開國的,因此具有很強的傳教士情節。當時蘇聯老大哥解體後,中國高層馬上南巡繼續傳遞對外開放的信號,就是向全球表達:中國引入市場經濟的決心不會變。

這也是當時中國和美國繼續維持蜜月期的另一個重要舉措。可是今天,客觀來說,中美兩國之間的維繫過去那種互信的基礎,其實並不多了,甚至可以說是蕩然無存,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不應該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依然是當下的最優解,沒有之一。

半個世紀以來,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在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進展。中國在1979年的人均GDP只有400多元人民幣,到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來到了8.94萬元人民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全球人口比例從1981年的40%以上下降到了2021年的10%以下。

中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也讓聯合國提前五年實現了全球貧困人口減半的目標,而這些成果的背後,都離不開全球化,離不開國際貿易。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中國向世界開放經濟,這些都刺激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普通人也基本能夠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對外開放是非常重要的決策。

但今天,歐美的確開始轉向了貿易保護主義,這是事實。越來越高的針對中國的貿易關稅壁壘,讓很多人開始萌生歐美不那麼重要的觀點。

持這一類觀點的人通常認為,既然歐美率先對中國發動貿易關稅,那麼中國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中邏輯上沒什麼問題,畢竟也符合國際上通行的「對等」原則。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其中的代價和後果呢?

在一個商業化的世界裡,誰佔據著消費,誰就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議價權,而作為生產、供給的一方,的確要天然被動。如果中國因為歐美的貿易關稅抬高,就拒絕和歐美進行更多的貿易活動,那麼中國付出的成本可能會更高,中國要承受的可能更大——這是得不償失的。

過去對外開放,不是把開放當作籌碼,決定開放就開放,並沒有要求其他國家也對等開放,別人的外貿關稅如何變化,那是他們的事,中國只需要認準的原則是:開放對中國有利,那麼就應該繼續開放下去。過去,中國也是先對外開放,再進行加入WTO的談判,不是先談判才開始開放。

任何經濟體要想強大起來,不能靠貿易保護,只能靠對外開放,在開放中比較、競爭,在開放中選擇和改變,經濟體才能夠增長發展。

美國的貿易保護源遠流長,其一,美國從19世紀開始就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貿易保護主義在美國根深蒂固,牽動著許多人的既得利益;其二,美國的人均GDP高達八萬美元,是全球消費最大的市場,這是他們進行貿易保護的底氣和資本。

對中國而言,歐美這樣的經濟體,從目前來看,存在著不可替代性,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對外開放依然是當下的最優解。

這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歐美,人均GDP如此之高,每年能夠帶來上萬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對非洲、亞洲當然也可以開放,但它們加起來的體量,也遠遠比不過歐美。

在寒磣和不寒磣之間,是選擇情緒還是選擇生意?是選擇繼續韜光養晦不爭第一、還是選擇掰一掰手腕?其實最近這些年很多人自己已經感受到了一些溫差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不僅僅反映在情緒上,更反映在經濟上,在中國人的生活、收入、就業上。



責任編輯:宇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