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荷蘭海爾德蘭省發現二戰時期的Mk 2手榴彈。(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第七位:手榴彈(Grenade)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除了步槍或手槍以外,步兵的另一種進攻武器就是手榴彈。從標誌性的美國「菠蘿」手榴彈到德國木質長柄手榴彈(綽號「馬鈴薯搗碎器」)強大,輕盈,完美的尺寸,手榴彈是攻擊陣地的必不可少的利器。拔去保險銷,然後突然扔向機槍掩體或散兵坑就好了,手榴彈碎片可以對人體組織造成很大的傷害。
俄國是率先在現代化實戰中投入使用手榴彈的國家,早在日俄戰爭中,俄國軍隊的手榴彈就讓日軍吃盡了苦頭。二戰期間,蘇聯軍隊研製了多種用於進攻和防禦的手榴彈,其中頗具特色的當屬RPG系列反坦克手榴彈。RPG-40是蘇聯軍隊最早裝備的反坦克手榴彈,從外觀上來看,RPG-40反坦克手榴彈就像一個裝了握柄的鐵皮罐頭,特點是沒有採用空心裝藥技術,而是單純依靠大裝藥量來對裝甲殼體進行破壞,優點是簡單高效,但是對戰爭後期的中型、重型坦克殺傷效果微弱,於是RPG-40也轉而用於對碉堡工事的攻擊。RPG-40彈體直徑95毫米,全長210毫米,內裝TNT炸藥200克,中心也有一個類似RGD-33的引信安裝管,延時4秒。使用方法和傳統長柄手榴彈一樣,打開保險,拉弦甩出,由於200克TNT的大裝藥量,投出後需要及時隱蔽。但是由於RPG-40的質量過大,對裝甲目標殺傷有限,在1943年後就被更先進的RPG-43所取代。
蘇聯的RPG-40反坦克手榴彈(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美軍二戰期間使用最普遍的就是MK II型防禦手榴彈。電影上我們常見的美軍胸前背包帶上掛著三兩顆MK II手榴彈。MK II型手榴彈於外型相似鳳梨又名鳳梨手榴彈,因保險握片的形狀被稱為「鴨嘴手榴彈」,重量約為660克,上部有破片槽,延時引信由拉環,保險銷,保險握片,擊針,擊針簧,火帽,導火索和雷管組成,延時5秒。二戰後被以M26系列(M26/M61/M57)及M33系列(M33/M67)取代。
德國人在二戰中裝備的手榴彈型號很多,但最常見、使用最廣泛的還是德國兩種戰前研製和裝備的高爆手榴彈:M24式長柄手榴彈(Stielhandgranate 24)和M39式小型卵形手榴彈(Eihandgranate 39),其中又以M24長柄手榴彈廣為人識。手持MP38/40,腰挎M24是當時德國兵在軍事影集中的典型造型。
M24式的彈殼將原型的整體式鑄鐵彈體改為薄鋼板衝壓成型,彈體內填充TNT炸藥,彈體安裝在一個中空的木製手柄上。依靠槓桿原理,受過基本訓練的士兵可以將其投擲的又遠又準。德軍老兵一般可以採用站立的姿勢,把手榴彈投擲到50米甚至更遠,這個距離是世界上其他手榴彈無法達到的。
M24手榴彈體積較大,在戰鬥中德軍士兵通常將其插在皮帶上或插入長統軍靴中。大量搬運時使用一種薄金屬板衝壓的包裝箱,每箱可以容納十四枚。在反坦克和陣地攻堅作戰中M24手榴彈還可以集束使用以增加破壞力。德軍士兵用鐵絲將七枚M24綁紮在一起,周圍六枚去掉木柄減輕重量,中間一枚保留木柄作為起爆引信。同樣也可以將中間的木柄去掉換上壓發引信作為地雷使用。
德軍24型柄式手榴彈(維基百科)
中國國民革命軍所開發生產的「鞏式柄狀手榴彈」是參考於德國的M24手榴彈,而「鞏式柄狀手榴彈」之所以叫做「鞏式柄狀手榴彈」原因在於它最的原型最早是由河南鞏縣兵工廠所設計出來的,但是之後中國各地的兵工廠都有在生產。因為中國人與歐洲人相比體格瘦弱矮小,所以鞏式柄式手榴彈為了符合當時的中國人的體格在設計有所改進。手榴彈柄狀部分的設計的比德國M24手榴彈來得短小,幾乎少了十公分左右,當然也縮小手榴彈的柄狀部分,這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加方便攜帶。
正在投擲鞏式柄式手榴彈的中國士兵(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