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09月27日】
一、紂王多行不義終自焚
商紂王天資聰慧,見多識廣,力量過人,可以空手格鬥猛獸。他的學識,足以搪塞勸諫,口才足以文過飾非,自以為天下所有的人,都不如自己。紂王酗酒,喜好淫蕩的音樂及沉迷於女色。最寵愛妲己,對她言聽計從。因此,紂王讓師涓,創作靡靡之音,配合北裡之舞。又將盤剝百姓的錢財、穀米,堆放在鹿台、鉅橋。他搜尋犬、馬及其他珍奇之物,充於宮中。他還擴建沙丘,將許多珍禽異獸,蓄養其中。
紂王在沙丘日夜享樂,將酒水積聚成池,懸肉密布為林,又命令男子和女人,赤裸著身體,在其間追逐。百姓對他的所作所為,怨聲載道。諸侯中也有反抗的,紂王就加重刑罰,予以鎮壓,於是有了炮烙這種酷刑。
西伯姬昌、九侯和鄂侯,是商朝的三公。九侯有位賢淑的女兒,嫁入了宮中。紂王因她不愛淫戲,一怒而殺之,並將她的父親九侯,處以醢刑。……紂王多行不義,終於被武王戰敗,奔鹿台自焚而死。
(出自《史記•殷本紀第三》)
【評述】
大家都知道「助紂為虐」這個成語。在中國,商紂王已經成為殘酷暴虐的代名詞了。紂王的殘暴及其可恥的下場,在史料中已有詳盡的記載。而這裡要和大家討論的是:紂王怎麼會淪落到這一步?
最初,紂王還算比較賢明,也能聽進比干、聞仲等一批忠臣的勸誡。但自從親近了奸臣費尤,他的生活,便開始變得荒淫無度,驕奢糜爛了。特別是紂王納妲己入宮,標誌著他已經走上了毀滅的不歸路。《封神榜》中,將妲己描寫為「九頭雉雞精」。其實,歷史上的妲己,比妖精更可怕。紂王在她的蠱惑下,變得更加昏庸無道,做出了許多殘忍毒辣的暴行,最終害人害己。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心都是肉長的,但紂王的心,為何會變得這麼可怕?
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曾經討論過「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問題。其實,人性本來清淨無染,具足善良,「在堯不增,在紂不減」;但由於生長環境、教育件條等影響,於是就積聚了無量的善惡種子。這些種子,遇到善緣就發善的芽,遇到惡緣就發惡的芽。絕大部分的人,是屬於這種善惡不定的類型。因此,周圍的環境和條件、外在的因緣,是很重要的因素。
商紂王固然有其自身的個性缺陷(這是決定他人生道路的根本原因),但假如沒有遇到費尤和妲己,也不一定會變得這麼殘暴,也不會落得
如此下場。因此,「親近善友,遠離小人」,選擇良好的人際環境,極為重要。這也是「孟母三遷」的深意所在。
俱往矣!商紂的王朝,早已灰飛煙滅,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當今世界,從毛澤東、鄧小平到江澤民…哪一個不是比紂王更壞?從某種意義上說,紂王並沒有死!並且中共邪黨的所作所為,其實比紂王還壞百倍!再看看社會環境,大街小巷充斥著魔黨的形像和污語,在螢屏的血腥暴力中,在電腦、手機遊戲的瘋狂砍殺中,在網絡輿論的謾罵、侮辱、淫聲中,在我們身旁的空氣和憤怒中……此時,誰還能高枕無憂呢?
有識之士,快點「三退」吧!
二、昧心之財不可貪
甄彬為人做事,受到鄉親鄰裡的稱道。他曾經以一束苧做抵押,從沙寺的庫房中,借出一些錢。後來贖回苧時,發現裡面藏有被手巾包裹著的五兩黃金。甄彬拿出這錢,立即送還。守庫的僧人,驚奇地說:「近來有人用金子抵押換錢,因為太匆忙,忘記放到什麼地方了。施主給我們送回來,你該收下一半,作為報酬。」
和尚相贈十多次,見甄彬仍堅決不受,就讚嘆道:「你這個五月的熱天,仍然穿著皮襖(他沒有單衣)、背柴草的人,竟是拾金不昧的君子!」
梁武帝還是平民的時候,就聽說過這件事。後來他登基稱帝,以西昌侯蕭藻為益州刺史,就讓甄彬,在其府中,任錄事參軍,併兼任郫縣縣令。同時外出上任的有五位,武帝告誡他們要廉潔、謹慎。可輪到甄彬,只是說:「你以前有拾金不昧的美名,所以我不用囑咐你什麼
了。」
因此,甄彬的德名,更加彰顯。等他到益州任上時,蕭藻對他禮敬有加。
(出自《南史•列傳第六十》)
【評述】
昧心的事不能做,昧心的錢不能貪。縱然能暫時瞞得了人,瞞不了天;也瞞不了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如同一部錄像機,善善惡惡都將忠實地記錄下來,到時候,一切都會給個「說法」的。所以憑良心辦事,儘管眼前會吃一些「虧」,但終將因此而受益。
甄彬沒有貪苧束內的五兩黃金,而是將金送歸原主,他這種善行在多年後,得到了巨大的「利息」。在歷史上與甄彬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例如明朝的高僧憨山大師,他在山東時,皇太后仰慕其德行,贈與他七百餘兩黃金。憨山大師自認為受之有愧,於是就將這七百餘金,都用來賑濟了山東各縣的災民。不久,朝中奸黨作亂,誣陷他侵吞了國庫的公款,妄圖以此攻擊皇太后。皇帝聽信讒言,一怒之下,將他收監下獄。
審訊時,憨山大師義正詞嚴,據理力爭。皇上派人清查內庫帳簿,發現七百餘金賑濟款的帳目,和來自災區各縣的收據憑證,都筆筆分明、絲毫不差。奸黨的陰謀沒能得逞,皇帝母子間的誤會,得以化解,憨山大師也免於死罪。事後,憨山大師感嘆道:「假若我當初將太后贈與的金錢,自己留用,可能就難免一死了。心貪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