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嶽仙跡探微:三清山―天下無雙福地

牟梅


【正見網2007年05月01日】

位於江西省玉山、德興兩縣交界處的三清山,古名少華山,總面積為220平方公裡,其主峰玉京峰海拔為1817米,附近的玉虛峰海拔1771.6米,玉華峰海拔1752.8米。峻險雄奇的山峰、清幽神奇的岩洞,以及流泉飛瀑、雲海佛光,都使其憑空增添了仙家之氣。

根據道教典籍所載,玉清為元始天尊,上清為靈寶天尊,太清為太上老君,都是天上神仙,合稱「三清教祖」。而頗具道家意味的三清山的玉京、玉華、玉虛三座山峰,如似道家的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三位神仙列坐其巔,故名。它自古就被譽為「天下無雙福地」、「江南第一仙山」。

三清山上很早就留有修煉者的足跡。早在東晉年間,葛洪與李尚書就開始在三清山上結廬煉丹,並向眾生宣講「人能成仙」之理。據說現在山上還留有當年葛洪所掘、並被後世稱為「仙井」的丹井和煉丹爐的遺蹟。隋唐時期,三清山的道教開始發展。唐代乾符年間,周靈王后裔王鑑任信州(今上饒)太守,看見三清山山明水秀,於是任滿之後攜家退隱在山下,世代繁衍。宋代繼續發展,王鑑第十世孫王霖,在山上創建殿宇,供奉三清教祖,明朝達到鼎盛,有眾多道士在此修煉,如詹碧雲。明朝後期道教走向沒落。

唐朝在葛洪結廬煉丹之處建造了第一座道觀「老子宮觀」。宋代開始建造大量道觀,有葛仙觀、福慶觀、靈濟廟等。元時進一步擴建了道觀,一些景物、地點也以道教稱謂命名,如仙人橋、雷公石、判官石等。明代建造的宮觀有龍虎殿、方士羽化壇、玉靈觀、糾察府、演教殿、九天應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門石坊、飛仙台、流霞橋、石階「眾妙千步門」、「沖虛百步門」等,並將三清觀改建為三清宮。

風門是三清山的第一座山門,乃是天然石門。眾妙千步門是二座山門,高1400米。因為有上千級(實為九百多級)石階,故名「千步門」。「眾妙」一詞出自老子《道德經》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之句,意思是說「道是深遠而精妙的」。過了千步門,就登上了「千步雲梯」,其陡無比。途中要經過東、南、西、北、中「五天門」。第三座山門叫沖虛百步門。「沖虛」一詞也是出自《道德經》。再跨過浮雲橋,走完「百步雲梯」路,就到達了「三清福地」的大門口「天門」。 天門附近平台上有一對石華表,華表上有一聯:「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雲漢,江南第一仙峰。」由此進入三清福地。

玉京峰上的仙跡除了九天應元府,還有「升天石」、「仙人下棋石」、「瑤台」等,據說在此有時還可以看到佛光。其南面還有三座並立的高峰,中間一座名為蓬萊峰,右為方丈峰,左為瀛洲峰,總稱「蓬萊三峰」。大致海拔在1800米左右。因為四周懸崖絕壁,高不可攀,故至今沒有人涉足過。玉京峰以南有「觀音賞曲」、「道人拜月」、「藏蛇露尾」、「司春女神」和「巨蟒出山」五個絕景。「觀音賞曲」又名「觀音聽琵琶」峰,位於瀉玉橋附近,由三座山峰組成,一如琵琶,一為葛洪像,另一座像觀音大士,端莊而安詳的在聆聽「葛洪彈琵琶」。傳說葛洪有感民間疾苦,遂通過琵琶之聲傾訴,感動了觀音菩薩。

三清山北麓的西華台是古代登山主道,有老子看經峰、揚清橋、獅子峰、慶雲陸、西華台、碧玉岩、登漢路等。這裡森林茂密,景色怡人。

三清山腹部以深溝大谷為主,內有飛仙谷、仙橋墩、瓊台閬苑、三洞口等景點。從梯雲嶺進入仙谷後,不遠處有「仙橋墩」,相傳古代有仙人慾在此架一「仙橋」,連接玉華峰,溝通南山和北山,但是沒有結果。

三清山東麓是流泉飛瀑集中之地,有著名的玉簾瀑布、川橋雙色瀑布、石門四疊瀑布等。此外,還有石鼓嶺、回音壁、鴛鴦潭、三杏抱梅、泉水岩、八仙洞等勝景。

明朝胡靖有詩《少華山》,讚美了人間無雙福地三清山。詩曰:

江南何處是仙家?孤柱擎空見少華。
洞裡有天開紫府,人間無地覓丹砂。
靈壇風雨莓苔匝,福地乾坤歲月賒。
方外更聞王子晉,金銀樓閣住煙霞。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4605)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