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
江蘇省 江苏省 |
||
---|---|---|
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屬地: | 領十三市 | |
治所: | 南京市 | |
執事: | 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李學勇 | |
人口: | 七千六百萬餘 | |
建置: | 明為南直隸,康熙六年分江南省置江蘇省 中華民國立,因舊置省,至今不廢 唯今割上海一周諸縣為直轄市 |
江蘇省,略字蘇,華東一省,故維揚之地,江淮入海處也。外瀕東海,有魚鹽之利。內則水土豐美,人口滋殖。地兼水陸,古來商賈薈萃,漕運通達。遷客騷人,亦多會於此。故江蘇自宋明以來,巨邑遍佈。是以遺跡處處,不可勝數。
面積十萬二千六百平方公里,爲中國第二十四大省;二〇〇四年凡七千四百三十三萬口,爲中國人口第五大省,而人口密度則達一平方公里七百四十二人,居中國第四;其民幾爲漢族,少數民族多者有回族。
名
[纂]江蘇者,蓋取江寧、蘇州二府之合稱,簡稱取「蘇」。康熙五年析下江巨省江南省爲皖、蘇,今二省之名、境皆襲之。
春秋吳屬,故稱「吳」「吳地」。此地水系發達,湖蕩密佈,故謂「水鄕」;有此水澤,禾熟魚肥,人皆美曰「魚米之鄕」。
沿革
[纂]《禹貢》徐、揚二州之地。春秋句吳、徐戎所居。戰國為楚之東境。秦置會稽、東海二郡。漢魏之際,世情多變,六朝繼興於此。中唐以降,中原破敗,獨江淮無事,朝廷遂仰食於此。時謂天下之盛,多在江都,而蜀居次,謂之「揚一益二」。宋世有「蘇常熟,天下足」之說,皆在省境。明都應天,遂以為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康熙間析江南省東半為江蘇省,治蘇州。其時,有海關在松江、海州,乾隆間方廢。其後人口日盛,賦役繁雜,多置新縣,至有兩縣共一城之象,俟民國立,方裁之。
民國初,以江寧為南京。及袁世凱柄國,復都北京。世凱事敗,軍閥繼起,江蘇為孫傳芳所保。十六年,國民政府蔣中正北伐至省,析江蘇省置上海市,十六年定都南京,江蘇乃遷治鎮江。中正以江蘇京畿之地,經營甚力。
二十六年日本侵華,中正所營多隳,國府入蜀以避兵鋒。南京城破,日軍屠城以銼其志,死者三十萬,婦女被掠,傷者無算。其後日本立汪兆銘於南京,別建國府。江蘇乃遷治蘇州,江北之地析置淮海省。三十四年隨日本兵敗而廢。中華民國卒還都南京。
三十七年,國共戰於淮海間,國軍大敗。三十八年南京失。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江蘇析置蘇南、蘇北行署,一九五二年復置江蘇省,治南京。
改革開放初,以粵省為重。一九九零年以降,始經營上海,惠及蘇州、無錫、常州等處,惟蘇州最盛,遠超南京。
政區
[纂]江南五市,自東而西者,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南京市;
江北八市,自北而南者,徐州市、連雲港市、宿遷市、淮安市、鹽城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
外典
[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