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魁考察中西部 多項矛盾 難解困局
中共黨魁考察中西部 多項矛盾 難解困局(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聽新聞】以下節目內容,取材自時政評論員鍾原於大紀元首發文章。
收聽粵語版播報:https://youtu.be/UY8HDbLE7WI
近日,中共黨魁習近平到甘肅、陝西考察,並主持黃河流域發展座談會。2024年以來,中共黨魁先後考察的省份包括湖南、重慶、山東、青海、寧夏、陝西、甘肅,偏重於內陸中西部地區,還曾主持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座談會。中國經濟凋零,中南海的工作重心應放在沿海經濟大省,經濟相對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發展並非速效劑,中共黨魁考察這些地區解決不了當前的難題。
9月10日至11日,習近平考察了陝西渭河生態公園、天水市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並稱「鄉村振興要靠產業……把蘋果產業做得更大更強」。
中共高層似乎在顯示貼近農民,但這與中共一直在宣傳的確保糧食生產又有矛盾。2022年,中共曾大搞「退林還耕」運動,前後還搞了「退果還糧」等,一些鄉村的果樹和經濟作物一夜之間都被砍掉,被要求改種糧食。如今,中共黨魁說「把蘋果產業做得更大更強」,還說鄉村振興「要靠產業」,估計又把各地官員搞懵了。
中國當前的經濟問題主要體現在工業、服務業、房地產業和受制的科技產業。糧食、蔬菜、水果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只要遵照市場需求運作即可,並不需要甚麼領導人和官員的指導。農作物的生產再旺盛,也解決不了當前真正的經濟問題。
按照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中國大陸第一產業包括農、林、牧、漁等僅占GDP總量的約7.12%。中共長期霸占土地,農民無法實施規模經營,以家庭為單位的運作生產效率低,中國農業缺乏科技含量,仍在主要靠人力從事農業生產。中國農民僅能靠種地餬口,大量農村勞動力不得不外出打工賺錢,同時在吃大量進口的糧食。
隨著供應鏈加速轉移,農民工進城打工的機會變少,中共卻指望農村增加內需消費,還希望擴大城鎮化;但農民進城若沒有工作機會,一切就都是零。
中共黨魁考察農業或所謂的生態保護,並不能解決當前的經濟難題。三中全會的所謂300多條改革措施,不敢碰觸農村土地改革的根本性問題,中共高層再多考察,也無濟於事。
9月12日,習近平在甘肅蘭州主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座談會,現場發言的有發改委主任鄭柵潔、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陝西省委書記趙一德、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其他省區主要負責人提交了書面發言。習近平要求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黃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穿越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
這9個省多為內陸省份,有的經濟狀況雷同,也有的差別很大,而且難談互補。如果硬把這些省份湊在一起,搞甚麼黃河流域發展,還是一場不相干的拉郎配。這和之前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口號雷同,而且區域又相互重疊,缺乏邏輯。
然而,中共黨魁發話,各級官員只能迎合,新華社也宣傳「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蔡奇始終跟隨著習近平考察。丁薛祥當天上午在北京參加服務貿易交易會,但下午不得不趕到蘭州為中共黨魁捧場。李強若不是出訪中東,應該也會照例被召到蘭州。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又增加了新任務,現在還要勉為其難地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黃河沿岸各省的工作。
習近平最後要求落實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部署,抓好三季度末和四季度經濟工作,完成全年任務;但這次考察顯然與當前的主要經濟工作缺乏直接關聯性。即便如此,丁薛祥仍說要學好習近平的講話,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然而,參會的各省官員大多數應該還是不知道該發展甚麼樣的「新質生產力」。
從這次考察再次看出,中共高層仍然找不到解決經濟問題的招數,只好避實就虛,考察中基本沒有安排工業企業,實際故意繞開了難題。考察政治秀還是以權力遊戲為主,顯示無論政治局常委、委員還是各地大員,都在繼續維護習核心;但此類空喊口號、解決不了問題的考察,恐怕會令黨內產生更多的質疑。
中共號稱保護文物,目的卻是為了宣傳愛國主義,換句話說,是為了服務於中共政權。習近平此行還考察了伏羲廟、麥積山石窟,但新華社不敢談及真正的中國歷史和神傳文化。
中共為了自身統治的需要,系統地摧毀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共治下的博物館不能記錄真相,反而不斷曲解歷史、誤導一代又一代人,令中國人失去了自己的根。1949年之後,中共在中國大地瞎折騰了近75年,現在又到了政權危亡的時刻,同時也在把中華民族拖向深淵。更多的中國人正深刻反思,也越來越認識到,回歸中國傳統文化才是中華民族再生的出路。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55400)
責任編輯:Vion L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