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a Solitude

独居日记(2)

作者: 梅・萨藤(May Sarton)
font print 人气: 223
【字号】    
   标签: tags: , , ,

续前文

9月29

昨晚预报有霜降,因此我出门抱回好几大枝番茄,番茄仍绿,我把它们挂在楼上的洗衣间里,希望几天内它们就会成熟。接着我摘回所有找得到的娇嫩小花,包括金莲花、大波斯菊,一些矢车菊,几朵迟开的玫瑰花,最后,我把三株秋海棠与红色天竺葵栽在花盆里,抱回屋内。秋海棠开得极为旺盛,去年冬天它在室内生长,而今年夏天都在室外。生命力强的植物总让人感到莫大的安慰。做这些杂务时已将近黄昏,光线暗淡;到目前为止,这个秋天不算是让人愉快的秋天。今天早晨,葛雷西.华纳将树叶耙拢,又修剪了草坪一次,那时天空布满乌云,像是快要打雷了。我渴望球茎的到来,初秋的园艺让人忧郁,但是种植球茎让人满怀希望,总是让人心情激动。

等到这个古怪、炽热、变幻不定的九月过去,我一定会为到来的十月感到快乐不已。多年来,我首度再听《亡儿之歌》,我想这是一种象征。我并未痛失孩子,而是我内在的婴孩不得不被迫长大,那个婴孩的哭喊与怒气也因此受到压抑。写完这一句,我想起美国诗人露薏丝.博根(Louise Bogan)对凯特琳.汤玛斯著作《消磨余生》(Leftover Life to Kill)的出色评论。露薏丝写道:

“纯真与激狂都很可怕,事实上,人类学所知的每个部族都强迫青年遵循严格的风俗,这些风俗坚守两句基本格言:成长与冷静。人们发现,成熟意味着必须压抑强烈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这些不理智的情感会扰乱内心的宁静。古希腊人畏惧那些违抗众神意志的人,希腊悲剧的庄严合唱一再对那些情感奔放的男女提出警告与提醒,设法让他们变得理智,狂妄傲慢无疑会受到众神的惩罚。然而,想达到出色的成就,纯真的心灵与激狂的情感不可或缺,少了这两者,艺术就不可能存在,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多年来,大多数人早就永远失去这些特质,凯特琳.汤玛斯却证明,她是少数仍能保有这些危险性格的人之一,且达到了极为纯粹且运用自如的境界。”

然而,凯特琳.汤玛斯并非伟大的艺术家。从前露薏丝经常对我说:“把恶魔从你的工作中赶走。”我对这句话思索甚多。我认为艺术作品(尤其是诗)是上帝与我之间的对话,它必然代表了解答,而非冲突;冲突确实存在,但应该透过写诗解决,愤怒与尖叫的祷告不宜传进上帝的耳朵。我的生活里确实有恶魔,但我一直不让它干扰创作,如今它扬言要毁灭我最在意的事,因为我谈了一年半的恋爱,这个恶魔想让我的隐居生活一蹶不振,让我感到无比寂寞。目前我努力着驾驭这个恶魔,设法让所有黑暗变得光明。是时候了,是我该成长的时候了。

前几天我问一位朋友:“人如何才会成长?”她停顿了片刻才回答:“思考。”

“……幸福的经验也是最危险的经验,因为幸福滋长了渴望,爱的声音让空虚与孤独回荡。”

10月5

醒来时,映入眼帘的是罩着寒霜、蒙上灿烂银辉的草地,明亮的阳光从黄色树叶间洒落,映在谷仓上。如果没有这片宁静的空间安抚我的眼睛,我会怎么样?一个充满神秘性的场所,是我离开又回来的原因,仿佛深深吸了一口气的感觉。每次离开,甚至只是一个周末,我就得整理房屋与花园。有些东西随着人的离去而消逝,必须重新恢复生机。

我收到一大堆信,还有几样美好的惊喜,包括一朵埋在香草里硕大的马勃菇,还附带烹调说明;这朵蘑菇很神秘,我从没见过。另一个包裹里是一罐自制的无花果果酱。这些礼物都不是花钱买来的,而是亲自出门寻找或亲手制作而成,让我感觉很幸福。

我努力把这些东西抛在一边,包括三十封左右的信件,因为在这清朗的秋光里,当我沿着康乃狄克河开车回家,驶近布瑞特勒波罗镇与老友般的小山丘相遇时,就已决意保留内心的空间写首诗。失去让我对一切敏感,这些短暂的周末、遭到连根拔起的爱、在压力下未能尽善表现自己都让我痛苦不堪。这首诗的内容与沉默有关,确实只有在沉默里,恋人方能懂得那些已知的事,他们在沉默里的体悟深邃而丰盈,从手心到脚底都受到滋养;片刻之间,赤裸裸的我仿佛被爱包裹。但回来时,却在孤寂中颤抖,不得不再次面对孤单,驯服寂寞。一走进家里,毫无温情的感觉,只有潘奇发出一声欢迎的尖叫。屋里没有鲜花,只有陈腐的烟草的气味、紧闭的窗,我的生命正在某处等待着我,等待着我重新创造。

在其他的包裹里,发现了《爱的种种》首刷本,一看就知道诺顿出版社用心设计了美丽的书衣。我包装了三本送给朋友,然而此时此刻没人在这里与我一起庆祝实在扫兴!

秋天的番红花漂亮得不可思议,淡紫色的紫菀花十分娇美,就像蓝色火焰在落叶间燃烧。我摘了番红花与几朵迟开的玫瑰,插进威尼斯玻璃花瓶里,摆在这间舒适屋子里的壁炉台上。接着是动手做晚餐。那朵马勃菇一经煮过,呈现可怕的黄绿色,味道很苦。

今天早晨,含泪醒来。我很想知道,一个人快六十岁了是否还可能彻底改变?我能学会控制下意识的怨恨、敌意和矛盾心态吗?倘若不能,我将失去心爱的人。我束手无策,只有一分一秒地活下去:放置鸟食,整理屋子,努力筑起周遭的秩序与宁静──纵然内心无法达到的境界。此刻是早上十点半,外头阳光灿烂,屋内显得黑暗。我的视线越过走廊,望向那个舒适的房间,那儿完全笼罩在暗影里;我望着尽头的窗户,望着窗外金黄与翠绿的叶子在阳光下显得透明。

此时此刻,我的书房里,秋天的阳光如此澄明清朗,它呼唤着我的内心与它一致……纯净,纯净。@#(未完,待续)

──节录自《独居日记》/大块文化

(点阅独居日记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她想要消失;她想要她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消失,让她整个人都化为无形,再也找不着。因为我对她这么了解,或至少我觉得自己了解她,所以我自然而然地认为她已经找到让自己消失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连一根头发都不留下。她把“痕迹”的概念扩大到不成比例的程度。她不只希望自己消失,在六十六岁的此时,她还要把她抛下的整个人生完全抹除殆尽。
  • 开始写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少了完整的真相,我的生命就失去了力量,也 失去了意义。在我母亲的帮助下,过去在北韩和中国的记忆像一幕幕遗忘已久的噩梦场景,重回我的脑海。有些场景清晰得吓人,有些却模糊不清,或像一副乱七八糟、散落一地的纸牌。写作过程对我来说就是回忆的过程,也是设法厘清这些回忆、赋予它们意义的过程。
  • 妈妈想吃的食物,是她十九岁嫁给爸爸之前常吃的台南小吃,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想回味的其实都是童年之味。
  • 每间老房子都有它们深具风格的细节,菱形、斜线、三角等几何线条简单排列组合的花窗,就足以让我目光多停留好几秒,有些窗边还以植物点缀,更是让画面变得像幅画作。
  • “有人怀念的灵魂,未曾真正离开。” “如果,生命的终点,不是终点?” 某日清晨,密西根州小镇“冷水镇”,电话一通接一通响了。来电者说,自己是从天堂打来的。 难道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奇迹?抑或只是一场残酷骗局? 奇异来电的新闻流传开来,外地人纷纷涌进镇上,想要一同见证
  • 要成为一个说故事的人,或要说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个非常重要的秘诀,很关键,但却经常被忽略,就是写故事之前,要先让自己走进生活现场,在生活中阅读人性,成为一个人性的观察者和捕捉者。
  • 四月天还不算闷热,但为了让阁楼空气流通,偶尔会开窗,于是阁楼宛如是座咕咕钟,开窗的我像那只咕咕鸟。
  • 无论何时回到这里,我总会发现这城市的懦弱,没有骨气,无法承受任何的改变,不管是季节、热气、酷寒,或者—尤其是—暴风雨。
  • 漫画工作室一开始都会由老鸟带领,从流程介绍到手上功夫。他会给你一叠画坏或有切割过的漫画原稿纸做练习,从沾墨到稿纸上运笔。当了助手最大的差别就是除了逐渐了解流程运作,看漫画的角度也完全不同了,以前是迷恋画技、看剧情精彩与否,之后是学着分析作者营造这些的方法。
  • 这就是纳尔森镇(Nelson)适合我的原因,因为这里的邻居们从来不自命不凡,很少自鸣得意,尽管他们有粗俗之处,那样的粗俗却简朴健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