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特稿

周其仁: 政府何必与民争利

对于启动市场,有两个方面可能是重点。一个是收入,没有收入就不敢消费,也不敢投资。抓市场,第一位就是政府在认识上要让个人、让企业更好地从市场当中去赚到钱,这一条是分析所有市场问题的立足点。

举几个例子:97年我们在中山调查,外地民工进中山,农民一进来,当地劳动部门一个镇的农民工管理费收了400万,顶内地一个省。马上就有人眼红了,四川、湖南、江西的劳动部门纷纷派人过来,名曰“追踪服务”,其实就是追踪收费。农民打工先要一个卡,还要一个证,每年要重新去注册、交费,否则就不合法。结果到了今年7月份,中山很多鞋厂招不到工人,道理何在呢?就是这个中间的费长得太快。广东是民工挣到钱以后再收费,而四川人均月收入才几百元,却要求先交钱,没钱的民工自然就出不来了。

政府必须知道,如果不把老百性挣钱的路开大,总有一天会自食其果。现在启动市场光靠宏观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至少在现阶段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体制改革。没有体制改革,市场不可能启动起来。

90年代政府一些部门的行为跟80年代有很大的区别,80年代是政府把管制权卖给市场,很多事按规定不能办,给点钱就办了。现在有一个变化,政府一看市场里有机会,就把这个机会拿走。举个例子,高速公路一通,大巴营运很赚钱,马上就有交管部门要求办执照。这类现象在各个领域并不少见,民间发现的市场机会,利润一出来,紧跟着就是“规范管理”、“加强管理”、左加费、右加费,一直管到没有利润为止,结果谁也搞不成。

现在老讲什么鼓励消费,老百姓有钱怎么会不消费?用得着政府教他消费吗?挣钱的机会都让政府拿走了。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家精神会萎缩,长期增长就不会有可靠基础。现在资本外逃这么厉害,原因之一就是国内经营环境不好,政府部门七抽八抽,左管右管。说到底就是政府跟企业、跟民众、跟民间之间的界线怎么划,政府这头划多了,民间那头当然就少了。

我在北京调查过那个“红磨房”面包铺,老板同时做面粉生意,最好时做到整个北京的1/4。但一顺价销售他就没法干了,市场价格在往下走,政府的麦子在往上顺,怎么做?干脆不做了。这虽然是个别的事例,但是要注意,在市场当中无人可以与政府机构匹敌,因为你代表的是一个政权,这个强度到了底下变得非常严。

不要税收政府一样活

第二是税收。这是正规的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分割,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和民众的收入,所以说税收政策非调整不可,这样连续高于GDP的增长搞下去,最后会把税源搞枯竭,对政府不利,对收入也不利。现在是运动式的收税,到处过来查,有的是定好额度,然后再倒着查欠税,98年不行查97年,97年不行查96年,一直查到那个数够了为止。有一家公司告诉我查到82年,这个搞法真是要非常当心。

当然对此理论经济学家有点责任。90年代初期,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税收比例太低,结果给今天这种做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市场这样低迷就应该在税收方面好好退一块,现在不下这个决心,市场是起不来的,最好的办法是学香港,就15%的所得税。很多人说,政府现在要承担这么多义务,如果税收减少怎么办?我的看法是:政府把自己手里的各种资产和各种特许权好好盘好,就有足够的钱。讲句极端的话,不要税收政府也养得好好的。

惠州就是个例子。不是说惠州被大亚湾套住了吗?财力非常弱,又要搞两江四岸开发,搞投资环境,资金怎么来呢?其实就是在8年前搞了一个市属的投资公司,用投资银行这一套办法,把原来市政府手里的各项资产看一看,哪里可以重整出东西来。一些公路、煤气、天然气的管道开支,利用香港外资、内资重组,就组出4000万来,搞了一个沿江公园,多了一项市政建设。

中国政府手里有多少东西呀!现在猛收税,收了税再国家投资,投资再形成那些烂摊子,将来如何是好?应该考虑启动地方政府,把政府手里的各项资源盘一盘,会盘出东西来。这个意见地方政府是有可能考虑的。

最大的增长空间在哪里

有一次北大门口有个年青人拉着我要卖盗版光盘,我说你要被抓住不得了呀,怎么还敢干呢?这个家伙说了一句话,我看比我们经济学家概括得还要好,他说“现在合法的不挣钱,挣钱的不合法”。所有合法的生意都不挣钱了,没法再投了,投什么呀?都过剩。最有赢利潜能的还是垄断行业。

这可以对比美国的经验。我是90、91年到洛杉矶,星球大战计划一搁浅,洛杉矶失业率高达12%,多少熟练的产业工人哭着去学电脑,重新转型。后来美国怎么走出来的?非常重要的就是把大服务业开放,航空开放,电讯开放,电力开放,再把所谓自然垄断的市政公益行业拿来开放,结果市场收入、竞争、就业都上去了。

现在我们的电信、电力、金融业里面都有很好的增长空间。中国剩下最大的就业空间就是在那些国家垄断的行业当中,要一个一 个的研究,一个一个放,这是最大的让利。不要搞到合法的都不挣钱,挣钱的都 不合法。现在就要移动这条法律的线,让赢利的也变成合法,不要把这条线往回抽。如果民间合法的都不能赢利,国民经济就不是短期波动的问题了,而是长期衰退。

在这一点上,远见非常重要。当年撒切尔夫人要把英国电讯民有化,同时又搞电信市场开放,引进第二个竞争商。这两个目标是非常难同时提出的,因为要卖东西当然是独家的才能卖得贵。这就关系到理念,到底你信什么?你认为财富增长的基础是什么?是自由竞争还是靠垄断?撒切尔当时顶住了国内所有议论,硬着头皮就是干,从两头的垄断开放为多头,经营电讯的牌照发到了430家。结果竞争活力和便宜的价格带来了大量国际业务,英国成了美洲大陆和欧洲大陆通讯的中枢。这就叫远见决定了财富。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