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山大學與海管處 東沙島合作世界級科研

在內政部長徐國勇(中)見證下,國立中山大學與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左為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詹德樞,右為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 (中山大學提供)

人氣: 10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9年0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方金媛台灣高雄報導)中山大學與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1月9日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將在「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促進南海國際合作科學研究,範圍擴大到太平島,除了海洋和大氣,另增加地球科學和人文考古等方面的探索,並將與新南向國家科學家互補配合,落實新南向政策。

內政部長徐國勇表示,富強的國家一定有海洋,台灣四面環海,條件具備,期待這次合作,能將國內的海洋能量發揚光大;此外,目前東沙島尚未對一般民眾開放,未來將推動生態旅遊,兼顧產業與環保,將東沙打造為「綠能科技生態島」。

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建置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宋克義說,在科技部支持下,過去5年,發表了約50篇科學論文,更有幾項重大發現:包括東沙是全台灣唯一可以見到魟魚、鯊魚活動的海域;東沙有南台灣生態島中體型最大、約1.7公分的皺紋寄居蟹(Coenobita rugosus)。

另有,東沙的海草床廣達80平方公里,是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300倍,但在2014年約有30%大量死亡,至今尚未恢復;浮潛50公尺可見已存活2百多年至4千多年世界級的珊瑚礁;東沙環礁可以潛水的海域(小於20公尺深)廣達500平方公里,比全台灣珊瑚礁區總和還大。

宋克義強調,東沙位在全球海洋生物種類最多元的海域,也是海洋生物研究的熱點,除了中國,南海周邊國家投入海洋研究的能力和資源非常有限;由於地緣關係,這是台灣回饋國際社會的一個機會,如南海是全球海水酸化的前哨站,從這裡可以預見未來全球酸化海洋的狀況。

中山大學自2012年進駐東沙島,陸續設置海洋研究站、打造專用研究艇,更因有海巡署的後勤配合,讓登島的科學家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執行野外工作。5年來已有逾20國科學家,包括世界知名海洋、大氣研究單位,登島參與共同合作研究。

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短片

責任編輯:英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