鉦
外观
鉦(音ㄓㄥ)又名丁寧,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軍用打擊樂器,孔穎達疏毛傳《詩經·小雅·采芑》說鉦是用來命令停軍的樂器,與鼓相反。它可能與鐃十分肖似,外形像鈴或鐘,上下相通,有柄。按《說文解字》既有“鉦,鐃也”,也有“鐃,小鉦也”之說。[1] 按劉學銚的說法,除去是一種鐘形樂器之外,它也可能是指鼓。[2]
鉦的記載最早出現於是《诗·小雅·采芑》之中,在安阳殷墟中出土過商代的铜钲,其形制“短阔、腹中广而两端尖、口曲、两端斜上、柄向下、中通”。同時很多的鉦是以大、中、小一套三器的方法擺放的。到周代形制發生變化,多為“平口长柄、口下柄上”。[3]
参考文献
[编辑]- ^ 吳十洲,《兩周禮器制度研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頁 225,ISBN 9789571136417
- ^ 劉學銚,《中國文化史講稿》,知書房,2005,ISBN 9789867640659
- ^ 閆艷,<释古代军旅乐器“钲”>,《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