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进《渭滨垂钓图》。(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商末周初有个人,是周朝的开朝元勋,这边厢,姜子牙为文王出谋划策,在牧野之战中冲锋陷阵,开创了周朝。那边厢,他用“礼乐文章八百秋”为周朝的寿命下了断言。
这人叫姜尚、姜望,字子牙,号飞熊,又名姜太公。
很多人以为姜太公是传说中的人物,其实却是大师。他生于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八月初三日,周康王六年(戊辰年),卒于周首都镐京,一共活了139岁。姜太公死后有两处陵冢,一个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距离文王陵1公里;还有一处,是衣冠冢,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姜太公祠内。
姜太公不仅知晓周朝也有一天会关门结账,而且晓得大致的时间。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从周朝开始,将此后各朝的国运、兴亡、未来一一道来,甚至有几处将后世的人物、年代也列以表记,精准得令人瞠目结舌。
姜子牙于周朝,相当于伊尹于商朝,只可惜他的预言从周朝开始,直教读商史的人恨他生不逢商。
《乾坤万年歌》这样唱:
太极未判昏已过。风后女娲石上坐。三皇五帝己相承。承宗流源应不错。
而今天下一统周。礼乐文章八百秋。串去中直传天下。却是春禾换日头。
天下由来不固久。二十年间不能守。卯坐金头带直刀。削尽天下木羊首。
一土临朝更不祥。改年换国篡平床。泉中涌出光华主。兴复江山又久长。
四百年来更世界。日上一曲怀毒害。一枝流落去西川。三分社稷传两代。
四十年来又一变。相传马上同无半。两头点火上长安。委鬼山河通一占。
山河既属普无头。离乱中分数十秋。子中一朱不能保。江东复立作皇洲。
相传一百五十载。钊到兔儿平四海。天命当头六十年。肃头盖草生好歹。
都无真主管江山。一百年前扰几番。耳东入国人离乱。南隔长安北隔关。
水龙木易承天命。方得江山归一定。五六年来又不祥。此时天下又纷争。
木下男儿火年起。一扫烟尘木易已。高祖世界百余年。虽见干戈不伤体。
子继孙承三百春。又遭离乱似瓜分。五十年来二三往。不真不假乱为君。
金猪此木为皇帝。未经十载遭更易。肖郎走出在金猴。稳稳清平传几世。
一汴二杭事不巧。却被胡人通占了。三百年来棉木终。三闾海内去潜踪。
一兀为君八十载。淮南忽见红光起。八双牛来力量大。日月同行照天下。
土猴一兀自消除。四海衣冠新彩画。三百年来事不顺。虎头带土何须问。
十八孩儿跳出来。苍生方得苏危困。相继春秋二百余。五湖云扰又风颠。
人丁口取江南地。京国重新又一迁。两分疆界各保守。更得相安一百九。
那时走出草田来。手执金龙步玉阶。清平海内中华定。南北同归一统排。
谁知不许乾坤久。一百年来天上口。木边一兔走将来。自在为君不动手。
又为棉木定山河。四海无波二百九。王上有人鸡上火。一番更变不须说。
此时建国又一人。君正臣贤乘辅拔。平定四海息干戈。二百年来为社稷。
二百五十年中好。江南走出钊头卯。大好山河又二分。幸不全亡莫嫌小。
两人相见百忙中。治世能人一张弓。江南江北各平定。一统山河四海同。
二百年来为正主。一渡颠危猴上水。别枝花开果儿红。复取江山如旧许。
二百年来衰气运。任君保重成何济。水边田上米郎来。直入长安加整顿。
行仁行义立乾坤。子子孙孙三十世。我今只算万年终。剥复循环理无穷。
知音君子详此数。古今存亡一贯通。
也有人认为《乾坤万年歌》并非姜子牙手笔,而是托名之作。极有可能。华夏从来不缺灵异之人,除了姜子牙,还有三国的诸葛亮,《马前课》作者;唐朝的李淳风,《推背图》的作者;宋朝的邵雍,《梅花诗》作者;明朝的刘基,《烧饼歌》作者。还有更多,托名的、隐名的、不知名的。
这些人分别从自己的时代往后预言,写出的结论,与历史的发展竟是八九不离十的。很像时代不同、经历迥异的一些人,从不同的地方开始散步,最后汇集到一条路上,路名:历史路。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象,似乎“历史路”早已铺就,能够通天感地的某些人,我们现在叫做有特异功能者,看到了,写出来了。要不然,怎么“沿途风景”竟都差得不多。
周朝的兴衰可以八百年前早知道,是不是可以往前推一推,商朝的结局也是天数使然?
剧本早已备好,天地是个舞台,夏、商分别登台,接着天道转到周朝,下界也随之而动,最后的纣王就来演出败德之象,商朝随之谢幕。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在商周的更替交接时期,一面是周王朝从先公到大臣,“君子用而小人退”,一面是商王朝的混乱颓败,“贤人隐,乱臣贵”,基本无缝接合。
于是“小邦周”速胜“大邑商”,极其不可能发生的事都会发生,不可能的任务也可以完成。因为剧本早已定好,一切都是定数。
只是,上天之手铺排出缤纷世事,要告诉你我什么?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