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茶,是宋代從宮廷至民間普遍盛行的一種評比茶質優劣的習俗。圖為明唐寅鬥茶圖。(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中國茶藝史上,飲茶方式發生過多次的變化,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飲茶方法。飲茶形成風尚起於唐代,到了宋代更是盛行,幾乎成了全民文化,且其烹茶方式、鬥茶活動是獨一無二的,是歷史上的絕唱。在鬥茶的過程中,大大發揚了飲茶的技巧與飲茶之美學。
鬥茶,又稱「茗戰」,是宋代從宮廷至民間普遍盛行的一種評比茶質優劣的習俗,在當時的畫作中就有諸多鬥茶人物的形象出現,劉松年的〈鬥茶圖〉就是其中頗負盛名的一幅。
〈鬥茶圖〉生動傳神
劉松年是浙江杭州人,為南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的宮廷畫家,擅長人物畫,他一生中創作的茶畫作品不少,但流傳於世的不多。〈鬥茶圖〉是他茶畫中的精品,藝術評價頗高。
〈鬥茶圖〉描繪四人帶著做茶的都籃,來到參天古樹之下,聽松濤煮茶,他們或烹茶煮水,或品茶論道,其中一人正一面在爐火上煮著茶湯,一面興味十足地轉頭加入談茶論技中。畫中人物個個神態悠閒,加上蒼翠挺拔的老樹,更彰顯出畫作的生動傳神。
整體畫面風格工筆與寫意兼備,細緻與豪逸並存,人物用線多為鐵線描,自然流暢,並以疏筆皴擦山石、魚鱗皴表示松幹蒼勁斑駁之態,筆觸精嫻熟練、生氣盎然。
點茶鬥茶飲茶美學
鬥茶始於唐代,是茶葉品質優劣的判別方式。每年在新茶上貢前要先鬥茶,「鬥」出來的上品便是「官茶」。到了宋代,越來越普遍,且發展成為民間的一項比茶葉品質,鬥烹煮技巧,且極富趣味性的一種競技活動。
鬥茶首重選茶及碾末,也注重水的選擇。鬥茶的用具或是金縷玉雕的,或是官窯產的名瓷,講究非凡,最後以茶的色、香、味決出高低。
宋代鬥茶以茶白為貴。色純白,表示茶葉嫩、製作恰到好處。其次是看湯花,如果茶末研碾細膩,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
如果湯花泛起後很快渙散,不能咬盞,就屬次級品了。湯花一散,盞面便露出水痕。所以,水痕出現的早晚,就是湯花優劣的依據。水痕早出者為負,晚出者為勝,勝一次稱「一水」。
宋代的鬥茶不僅僅是技巧上的比賽,更是飲茶美學的延伸,若與現今的咖啡文化相比,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