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物理學教育的先驅葉企孫。(網絡圖片)
1954年9月,周恩來在中國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即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這是中國在當時的戰略目標。1978年3月鄧小平在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講話中說,「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鄧小平老奸巨猾,但是這句話說的在理。
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的奠基人,有很多名人都是與美國教育有著淵源關係,例如教育家錢偉長、物理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錢三強等等,都是留學美國成才的。他們在國內上學,也是在美國利用庚子賠款退款建立的清華大學學習的物理。他們都曾經是葉企孫的學生。說到葉企孫,許多中國人對他為中國教育事業和物理學的發展做出的貢獻,知之甚微。本文就說說他的人生故事。
葉企孫名鴻眷,字企蓀。他的名字用繁體漢字寫是葉鴻眷,或葉企蓀。他是一個經歷了清朝、中華民國和中共統治下的「新中國」,三個歷史朝代的知識份子。他是一個終生未娶,卻是畢生獻身於中國科學事業的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有79名華人科學院士和工程院士是他的學生,中國科學院半數以上的院士都是他的學生。他還是中國物理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曾擔任副理事、理事長。
葉企孫出生於書香門第。他父親是清朝舉人。1898年7月16日他生於江蘇省上海縣。他13歲就入清華學堂學習,1918年從清華學堂畢業後,他與清華學堂的200名學子,從上海乘船到美國後,葉企孫入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1920年獲學士學位後,又入哈佛大學研究生院讀博士,師從高壓物理創始人珀西.布里奇曼。1923年獲哈佛博士學位。然後他到歐洲旅遊。
他立志科技救國、教育救國,所以沒有留在西方世界發展。他認為中國不強大,受列強欺負,就是因為科學落後。他認為培養學生以科技報國是他的責任,因此在1924年他回到上海。1924年4月任國立東南大學物理學副教授,兼任《科學》雜誌編輯。
1925年清華學堂建立大學部,這時清華才正式成為一所名副其實的高等院校,原來的清華學堂,只是一個利用庚子賠款的退款、選拔公派去美國留學的預備學校。他被聘到北平任清華物理副教授。1926年晉升正教授,並任物理系主任,1929年任清華理學院院長。
葉鴻眷雖然學識淵博,但他為人謙虛,他善於當伯樂,能慧眼識別人才,舉薦和聘請優秀的教師到清華任教。1926年他和梅貽琦創建清華物理系,當時物理教授只有他一個人。在一年級他給學生講普通物理,二年級他講電磁學,三年級他教光學,例如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就是他當年的學生。1928年,他請吳大猷到清華任教,他曾經對學生說過:「我教書不一定教的好,但是我請來的人,都會對得起你們,都是最好的、最有名的教師」。在1926年至1937年期間,他先後聘請了熊慶來、吳有訓、黃子卿、周培源、任之恭等到清華擔任教授,這些學者都是在教學和學術方面的佼佼者。例如為了請吳有訓到清華大學任教,他給吳有訓的薪水比他自己的工資都高,並且在吳有訓到清華後,他舉賢自讓,他辭去了物理系和理學院院長職務,讓吳有訓擔任。他請到清華的教授,並不一定都是物理教授,例如熊慶來是數學教授,趙子香是化學教授,陳楨是生物學教授。
華羅庚原來是一個只有初中文憑的鄉鎮小職員,熊慶來發現他有數學才能,提攜他,得到葉企孫支持,於是華羅庚到清華大學從做助理員開始,邊工作邊學習,然後又轉到教師崗位,最後來葉企孫又保送他到英國劍橋留學深造,學成後曾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任教授,1950年回國,成為中國著名的數學家。筆者最後一次見到華羅庚是在京西賓館,中國在「文革」後,1981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召開首次全國學科評審會議,當時我擔任學科秘書,我在給評審委員、專家分發送審材料時,路過華羅庚住的房間門口,發現他犯心臟病,需要急救,於是我告知服務臺工作人員,把他及時送醫,到1982年11月得知他又患心肌梗塞,但後來他去了美國,他是1985年在日本作學術報告時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的。
葉企孫愛生如愛子,他最瞭解學生的特點,並且善於因材施教。例如葉企孫選派王淦昌去歐洲留學,他考慮到王的理論學習不夠,他就親自陪他到德國聽愛因斯坦、波爾等大師的講座。王淦昌是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第一屆畢業生。他在國外學成回來後在浙江大學任教,後來成為核物理學家。
他很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他帶學生校外實習,和學生吃住在一起。他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製作實驗器具和設備,在物理系設有自己的小工廠,廠裡面有車床、刨床、鑽床、焊機、鉗工工具等,學生可以在這裡學習操作機器,製作實驗器具。
在西南聯大時期,準備推薦兩名優秀學生公派到美國進修,物理系教授吳大猷推薦楊振寧後,再也選不出第二個學生,葉企孫知道後,說:「我給你推薦一個人」。吳問:「誰呀?」葉說:「李政道」。吳說:「這個學生才上大二,怎麼能行?」葉說:「我做主」。就這樣,李政道和楊振寧一起被公派出國留學。後來他們也是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葉企孫有一個得意門生,叫熊大縝,葉原想在1937年保送他去德國留學,在日本占領北平後,葉企孫帶著他在天津湖北路清華校友會辦事處工作,但是熊大縝一心要求參加抗日,他考慮了好幾天,最後割愛支持熊到了冀中戰區,熊大縝任八路軍冀中軍區供給部長,負責物資保障和軍火供應,用TNT炸藥製造地雷。在中共極左路線下,軍區肅奸運動時,誤認為熊慶來是奸細,把他逮捕後給殘酷的砍頭處決了。這本來就是一個冤假錯案,卻為後來葉企孫在「文革」期間遭迫害埋下了禍根。
葉企孫在天津的清華辦事處工作期間,他還協助學校人員轉移去重慶。抗戰期間,清華、北大和南開大學在雲南組成了西南聯大。在天津辦事處被日軍懷疑後,葉企孫回到了清華,任西南聯大教授,1948年任物理學院院長。1948年他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1949年1月清華由中共北平軍管會軍管,5月清華成立校務委員會,葉企孫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這個職位相當於校長。他曾淚流滿面的向軍代表提出,應當給熊大縝平反,沒有得到回應。
1933年他對用庚子賠款公派留學生,做了一項重要改革,就是把選拔公派出國深造的面,不限於清華的優秀學生,把目光放到面向國內所有高等院校開放,派公費留學生。例如錢學森是交通大學鐵道工程系畢業學生,被清華公費派到美國學習航空工程,學成回國後,成為中國導彈之父。除了公派學生到美國留學以外,還公派學生到英國和德國等留學深造。
龔祖同是葉企孫的學生,清華大學畢業,被公派到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攻讀光學,回國後成為光學先驅。傅承義也是葉企孫的學生,清華大學1933年畢業,1940年到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讀物理獲碩士,1944年到美國先後在科羅拉多礦物學院讀博士,後又到加州理工學院師從B.麥登堡,攻讀地球物理及地震學,回國後成為地震先驅。
1952年院系調整時,當時正是中蘇友好時期,中共辦教育學習蘇聯,把清華大學的物理系撤銷了,人員被調到北京大學。葉企孫到北大後,便成了一名普通教師。
1955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此時他再次為熊大縝鳴冤,提議為熊大縝平反。
1966年6月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爆發,清華紅衛兵誣蔑葉企孫是中統在清華的核心人物,他被當作「反革命分子」揪鬥、關押、勞改。此期間他一度精神失常。1968年中央軍委辦公廳對他發出逮捕令,他被捕後遭到刑訊逼供。到1969年因找不到任何證據,把他釋放回北大居住,只發給每月50元生活費,但他仍舊被當作中統特務隔離審查。此時他實際上已經被迫害的與淪落街頭乞丐無異了,由於長期遭受折磨,他的兩腳浮腫,小便失禁,彎腰駝背,走路緩慢。1972年以「敵我矛盾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為結論,恢復了他的教授待遇。1975年才解除他的隔離審查。1977年1月13日他病情惡化,在北醫三院去世,享年79歲。遺體埋葬在故鄉上海。
十年動亂,民不聊生,學校停辦,經濟蕭條,國力衰竭。「文革」結束後,社會須撥亂反正,國家百業待興,教育界也恢復辦學。清華大學恢復了物理系。
葉企孫被平反,得益於胡耀邦當政時期平反冤假錯案。在胡耀邦被鄧小平罷免之前,1986年熊大縝的冤案得到平反。大家知道胡耀邦被罷免後,趙紫陽接任胡耀邦。葉企孫本人的冤案隨後也得到平反,這時葉企孫已經去世10年了。
葉企孫一生為中國科學現代化做無私奉獻,到老年卻遭到中共迫害,他一生並沒有參加任何政治黨派,只是因為他為自己的學生遭到迫害鳴冤,卻株連到他本人遭到懷疑、迫害,誣蔑他是中統特務,一個無黨派人士,怎麼會是中統?整人找不到任何證據,就「敵我矛盾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這也是毛澤東當政時期的一大發明。這豈不是天大的笑話!「文革」期間,整人就是這麼荒謬。
最後,我把話題再回到「四個現代化」上來。葉企孫一生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留下多麼顯著的物質財富。但是他堅持教育救國、科技救國的志向,他一生在教育教學崗位上默默的奮鬥,對社會和國家做出的貢獻,卻是永遠不可磨滅的。他培養出來的那麼多科技頂尖人才,為國家實現「四個現代化」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雖然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在中共統治下,這些人才的貢獻和科研成果,也被中共用來維持繼續統治人民、粉飾太平。中共也籠絡人心,給這些科學家戴上各種桂冠和給予了優厚的物資生活待遇。其實他們不但被中共利用了,中共還暗中竊取了他們的勞動果實。另外我想讀者會從葉企孫的故事悟到,將來即使中共在中國瓦解了,這個國家還會繼續存在於當今世界,國家機器還要運轉,國家還需要有人來治理,所以教育、人才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永遠是國家和文明社會的必需。
備註:
1.清華學堂,美國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在任時,美國把中國根據辛丑條約給美國的賠款,退還給中國一千多萬美元,由中國用作人才培養和赴美留學費用。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遊美學務處」,並在原圓明園中的清華園基礎上,建立肄業館,美國於1908年開始退庚子賠款,1911年4月清朝把肄業館改稱為清華學堂,並開學。
2.中統,是1938年成立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其前身是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
責任編輯: 傅龍山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